诗词大全

《秋夜雨》

西风半入孤城角。
人生归燕巢幕。
倦翁衰甚也,又不是、官卑禄薄。
收绳卷索今番稳,尽一丘一壑足乐。
还是远空雁落。
报宛句、溪光犹昨。

作者介绍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作品评述

《秋夜雨》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吴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夜的雨,西风吹进了这座孤城的角落。
人的一生归宿就像燕子归巢,回到了幕天席地的家园。
疲惫的老人身体已经很衰弱,又不是官位高,收入丰厚。
卷起绳索,整齐地收拾好,满足地看着自己的一片田地和一座山谷,心中充满了快乐。
远处依然有雁群在高空中飞落,传来了报喜的句子,溪水的光景依然像昨天一样美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宁静、满足的追求。通过描写孤城、燕巢和倦翁,以及描述老人的衰弱和贫困的境遇,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尽管生活困顿,作者仍然能从自然景物中找到乐趣和宁静,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夜的雨景,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西风吹进孤城的角落、人生归宿如燕子归巢等形象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追求宁静、满足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老人的境遇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

整首诗词情感含蓄而深沉,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比的运用,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让读者在感悟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宁静、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 《春涧幽亭》

    林下云水香,幽亭识花气。相看话所思,春色令心醉。之子寻幽期,孤琴入空翠。

  • 《醴陵客店》

    县郭依稀隔渡头,解鞍来倚店家楼。已攀桂树吟招隐,因看梅花赋远游。市上俚音多楚语,桥边碧色是湘流。直南乡国三千里,目送羁鸿起暮愁。

  • 《暮宿半涂》

    朝日在我东,夕日在我西。我行日亦行,日归我未归。势须就人宿,远近或难期。平生太疏放,似点亦似痴。如何今日行,不以含枕随。幸逢春小暄,倒睡莫解衣。借令今夕寒,我醉亦不知。

  • 《山园杂赋》

    初夏未觉暑,微阴殊胜晴。藤冠称新沐,蓴菜解余酲。偶据盘陀坐,还扶楖栗行。平生志勋业,今日一毫轻。

  • 《次韵庾使左史中书行部二首》

    朝回暖律变严冬,应念闽风与蜀同。丛棘冤皆为洗雪,发棠惠遍及饥穷。冰寒吏胆照天烛,泉涌诗肠饮润虹。帝遣二星临七聚,不妨击壤和元丰。

  • 《雪晴》

    腊尾春头半月期,寒欺人日雪销迟。才升晴旭扶桑树,便拂东风细柳枝。和气满城真可掬,丰年击壤已先知。侏儒温饱皇天赐,行续中和乐职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