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落寒灯一点青,方知斜月半窗明。
无端一阵秋声起,唤作铜饼蟹眼鸣。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秋夜》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秋夜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挑落寒灯一点青,
方知斜月半窗明。
无端一阵秋声起,
唤作铜饼蟹眼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写细节展现了秋夜的寂静和凉爽。首句“挑落寒灯一点青”,描绘了一个人在黑暗中点亮一盏寒冷的灯,灯光微弱,只有一点青色。这句诗意蕴含着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接着,诗人写道“方知斜月半窗明”,描绘了斜月的光芒透过半开的窗户洒在室内。这一景象给人一种温暖和安慰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丝希望和慰藉。
第三句“无端一阵秋声起”,通过“秋声”的描写,给人一种突然而来的感觉。这里的“秋声”可以理解为秋天特有的声音,可能是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或者是秋虫的鸣叫声。这种声音的突然出现,给人一种惊喜和活力的感觉。
最后一句“唤作铜饼蟹眼鸣”,通过铜饼和蟹眼的比喻,描绘了秋声的声音。铜饼是古代用来敲击的乐器,蟹眼则是螃蟹的眼睛,两者的声音都是清脆而响亮的。这里的描写使得秋声更加生动和有趣。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寂静、凉爽和神秘感。诗人通过对光影、声音的运用,表达了对孤独、希望和生命力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而精准的语言,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展示了杨万里独特的诗歌才华。
江头一声起,芳岁已难留。听此高林上,遥知故国秋。应催风落叶,似劝客回舟。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
地僻人稀到,兀然对百楼。墨花香入砚,诗草色倾瓯。昼迥抛书生,雨余着屐游。还须期报主,檀爇紫云浮。
厚我藩垣长彼贪,不然衔璧小邦男。庙堂从谏真如转,竟用先生策第三。
桂楫中流望,京江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叔宝风流喜高简,非意相干以理遣。胜日一言能造微,众许冲情去人远。斑斑气韵见诸孙,秋水神清惊俗眼。追风逸骥自龙来,照夜灵珠须海产。结发读书弃人事,南上衡庐宿云巘。穷源欲探昆仑深,导河犹恨积石浅。十年业白出石壁,错落青钱宜万选。长衢骧首向云嘶,千里霜蹄思一展。
一苇浮江双履归,花开震旦共传衣。本来心印无文字,画到卢能足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