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
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秋游》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下马闲行伊水头,
凉风清景胜春游。
何事古今诗句里,
不多说著洛阳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秋天漫步伊水头的情景。他下马徜徉,感受清凉的秋风和美丽的景色,觉得这样的景色胜过春天的游览。作者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古今的诗句中,有关洛阳的秋天的描写如此之多。
赏析:
《秋游》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诗歌中常见的洛阳秋景的思考。首句"下马闲行伊水头"展示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他步行在伊水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接着,他用"凉风清景"来形容秋天的景色,将其与春游相比较,认为秋天的景色更胜一筹。最后两句"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表达了作者对洛阳秋天的景色在文学作品中广泛描写的疑问。洛阳是唐代的重要文化中心,以其秀美的秋景而闻名。作者思考为何这么多诗句中都有洛阳秋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洛阳秋景的赞美和对文学创作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美景的欣赏和对洛阳秋天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独特而深刻的感悟。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文学创作的思考,传达出对秋天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思索,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见解。
海塘三十里,此屋独巍然。有浪方知水,无云总是天。苔痕封石柱,帆影下楼船。閒忆童男女,悠悠去几年。
宇宙中间道最大,禅仙并立儒为尊。谁将幻怪惊愚俗,总向虚空认法门。此土犹知名教重,昔人尚有典刑存。愧予晚陋羞前哲,愿以乡盟齿弟昆。
片帆稳送扁舟去。又还踏、江湖路。回首京城旧游处。断魂南浦,满怀装恨,别后凭谁诉。长歌击剑论心素。有志功名未应暮。自诵百僚端复许。归来犹记,东坡诗语,但草凌云赋。
小隐依陵薮,山南良可家。一洲环橘柚,十里荫桑麻。白帻欹深酝,青鞋猎远沙。倘逢李都尉,射虎亦生涯。
客边寒食似来朝,游兴今年觉尽消。逆浪相邀湖上楫,卖饧何处市中箫。故山草长迷新鬼,别院花闲伴阿娇。为问前期知近在,春风春雨更迢迢。
良人不愿封侯印,虎符远发当番阵。几夜春闺恶梦多,竟得将军军覆信。身没犹存旧战衣,东家火伴为收归。妾生不识边庭路,寻骨何由到武威。纸幡剪得招魂去,只向当时送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