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我深谙委,人生他自奔忙。
刻木牵丝作技,几回弄罢凄凉。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张耒创作的《秋园杂感二首》。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园杂感二首》
世事我深谙委,
人生他自奔忙。
刻木牵丝作技,
几回弄罢凄凉。
译文:
我深切地了解世事的诸多委屈,
而人生却自顾自地匆忙奔波。
雕刻木头、牵拉丝线是我的技艺,
但经过几番创作,只留下了凄凉的感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难和艺术创作的感悟。作者深切地理解世间的种种不公与委屈,认识到人生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奔忙,追求各自的目标与幸福。然而,诗人自己则以刻木和牵丝线的技艺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经历和心境。他在创作中多次尝试,但最终只能留下凄凉的感觉,或许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作品无法真正表达出内心的愿望和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艺术创作的深思。作者对世事的了解和对人生奔波的描绘,展示了一个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以刻木和牵丝线的技艺作为比喻,将自己的创作经历与人生的辛酸相对照,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沉痛的情感。这首诗词呈现了一种对生活与艺术的矛盾感,以及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凄凉和失望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对人生和艺术创作的内心感受,通过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和对艺术创作的独特体验,展示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反思。
志欲商伊学欲颜,寻师梦绕五湖间。不违誓至仁三月,亲炙宁辞雪万山。流海浪浮蜗战角,排云应许豹窥斑。还丹知换尘凡骨,趁得先生未出关。
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平生岁寒心,颇好岁寒色。一松如人长,惨淡穷山侧。樵儿日过之,有意斧斤得。予心异尔意,野圃为移植。醉听疏声眠,吟到细阴息。落落岩涧姿,相对永朝夕。如言千载后,其长可千尺。人生虽百年,相期眇无极。且结无情游,汝固予何易。岂待百年外,人松两殊迹。人为松下土,松化
孤飞欲作上林游,塞北来时天始秋。世路岂无矰缴虑,水乡聊作稻粱谋。摩云不惮关山远,刷羽定非鸡鹜俦。待看草青烟浪暖,带将春色离南州。
儒林谈道亦云旧,远逢太史牛马走。区区分别意何为,扰扰只添心上垢。道大如天不可测,异出同归各穿窦。浩然一水散千沤,却观彼我曾无有。我丈中心冰玉洁,世上浮荣尽灰灭。终年行道自不知,笑指空门名异说。此心未信道不生,石上下种何由茁。道在起居饮食中,安问胡僧分五叶。
沔阳湖上小留连,疑是前时李谪仙。流向夜郎才半道,径还江夏乐当年。个侬生以才为累,阿堵官于老有缘。待得公归吾亦罢,春风先办两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