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遇不忧贫,狱吏从教唤不应。
煮饭只烧沽酒鑵,读书权借守囚灯。
堪嗟世事危如卵,无怪人情冷似冰。
勿谓功名成倖致,志公终不是閒僧。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囚中记贫》是宋代诗人华岳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囚禁中的贫困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不得志的悲愤之情,以及对社会冷漠和功名虚幻的思考。以下是我根据您提供的信息为您创作的诗词解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囚中记贫》
英雄不遇不忧贫,
狱吏从教唤不应。
煮饭只烧沽酒鑵,
读书权借守囚灯。
堪嗟世事危如卵,
无怪人情冷似冰。
勿谓功名成倖致,
志公终不是閒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囚禁之中的贫困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不得志的忧愤之情,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冷漠和功名虚幻的思考。
首先,诗人华岳通过"英雄不遇不忧贫"这句开头,抒发了英雄人物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机遇,面对贫困的境遇感到忧虑。接下来的"狱吏从教唤不应"一句,揭示了作者身处囚禁之中,监狱官员呼唤却无人应答的情景,使得英雄形象更加凄凉。
诗中的"煮饭只烧沽酒鑵,读书权借守囚灯"描绘了囚禁生活的艰苦。作者只能用火烧酒瓮来解煮食物,而读书的权利也只能通过借用狱中的灯火来实现。这种寥寥无几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进一步凸显了囚禁中的贫困和困境。
接着,诗人以"堪嗟世事危如卵,无怪人情冷似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人心冷漠的感叹。他认为世事变幻莫测,就像蛋壳一样脆弱,而人情冷漠则像冰一样冰冷,这种冷漠和脆弱进一步加深了英雄的困境和无奈。
最后两句"勿谓功名成倖致,志公终不是閒僧",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地位的怀疑和批评。他认为功名地位并非凭借偶然的机遇就能取得,真正的志士不会安于闲散的僧侣生活,而是追求真正的目标和理想。
整首诗词通过对囚禁中的贫困生活的描绘,以及对社会冷漠和功名虚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英雄遭遇困境的悲愤之情,同时也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或许伊川到圣贤,弟兄今又学伊川。会将不二心传印,还出无双手续弦。当道书中无大道,后天易外有先天。更思犹合下功处,有一毫遗未大全。
婵娟两枝翠可掬,绝胜白璧南金双。留与先生作椽笔,诗坛八面受人降。
花落台池静。自春衫闲来,老了旧香荀令。酒既相违诗亦可,此外去沈梦冷。又催唤、官河兰艇。匝岸烟霏吹不断,望楼阴、欲带朱桥影。和草色,入轻暝。裙边竹叶多应剩。怪南溪见后,无个再来芳信。胡蝶一生花里活,难制窃香心性。便有段、新愁随定。落日年年宫树绿,堕新声、玉笛
玉佩琼裾萼绿华,铜瓶清浸广寒家。客怀无着春风处,醉向梢头嚼尽花。
少时已诵水心铭,今息庵文可并行。椿算过如大君子,蒲轮莫致老先生。纵无掌故来传诏,盍有门人与易名。尝辱蓬山授经说,蟆陵道远一伤情。
病耳不堪听,仍悉露下时。才能升木杪,便解入云吹。漫有真仙契,犹多风树悲。美阴如可托,后患亦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