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去草》

永日荒园独荷锄,草根藤蔓喜无余。
谁怜仲举平生志,却学齐民种树书。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去草》是宋代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永日荒园独荷锄,
草根藤蔓喜无余。
谁怜仲举平生志,
却学齐民种树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一片荒凉的花园里独自用锄头除草的情景。作者通过描写草根和藤蔓的繁茂,表达出自己除草的辛劳和无穷的喜悦。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仲举(指孔子的弟子仲尼)平生志向缺乏关注和体谅的遗憾,同时以种树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齐民(指普通百姓)的学习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具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价值观。诗中的"永日荒园独荷锄"一句,通过形容词"永日"和"荒园",表达出作者孤独辛劳地进行除草工作的情景。"草根藤蔓喜无余"一句则体现了作者对于清除草根的喜悦之情,把除草比喻为清除心灵中杂念的行为,传达出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

诗的后两句"谁怜仲举平生志,却学齐民种树书"则暗示了作者对于仲举志向的关注和缺失。作者认为仲举的志向和成就未得到足够的赏识和理解。而自己则选择了学习齐民种树的行为,意味着作者认同齐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以及对平凡而有意义的劳动的尊重。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的自立精神和对劳动的肯定。通过与仲举的对比,诗人以平凡的劳作来表达自己的追求和态度,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实践和劳动的重视。这首诗词在简洁明了的表达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是一首具有深意的宋代诗作。

  • 《偈颂二百零五首》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风生虎啸,雾起龙吟。泥中有刺,绵里有针。华鸟隔墙相唤甚,十分春事到家林。不堕前后,独超古今。唤回千岁梦,飞出九皋禽。无栖泊,勿猜斟,只个虚空等样心。直下一槌光迸散,斩新弹子出炉金。

  • 《句》

    白苹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

  • 《灵准上人院》

    掩扉当太白,腊数等松椿。禁漏来遥夜,山泉落近邻。经声终卷晓,草色几芽春。海内知名士,交游准上人。

  • 《赠防江卒六首 其二》

    壮士如驹出渥洼,死眠牖下等虫沙。老儒细为儿郎说,名将皆因战起家。

  • 《杂诗(五首)》

    季世罕上寿,百岁为长年。轩皇不可见,颜冉复谁怜。安期乘彩虹,羡门驾紫烟。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常恐声风枝,摧折沧海田。徒令骊山客,想望称神仙。

  •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剪舌双鸲鹆,朝来学语新。祝尧千万寿,岁岁乐端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