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春烽火照江边,曾草军书夕废眠。
万里旌旗真属命,一丘耕钓且随缘。
偶然谢客元非病,间亦寻僧不为禅。
尚有惜花情味在,铜瓶终日玩芳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去春》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去春》:
去年春天,战火照亮了江边,
曾写军书的晚上无法入眠。
万里之遥的旌旗,是命运的象征,
一座小山上的农夫随遇而安。
偶然拜访的客人并非因病而来,
有时也会找寻僧人而非修行。
仍然有人珍惜花朵的情感,
铜瓶里的花儿整日盛开,令人陶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战火纷飞的春天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痛苦和生活的无奈。战火照亮江边,曾经写军书的夜晚,作者因内心的纷乱而无法入眠。旌旗象征着战争的命运,遥远而无法抗拒。然而,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中,有些人偶然地拜访,他们并非因病而来,也不是为了修行,而是寻求片刻的安宁和舒适。尽管战乱使人们苦不堪言,但仍有人能够珍惜花朵的美丽和芬芳,他们沉浸在花的香气中,感受自然的美好。
赏析:
《去春》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战火纷飞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词中的意象鲜明,通过对战争和宁静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人们心灵的挣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使用了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写,将人们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凸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平淡的语言展示了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苦难和无奈的氛围。然而,诗人通过描绘花朵和寻求片刻宁静的人们,赋予了诗词一种希望和美好的色彩。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使诗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引发读者对和平、宁静和美好生活的思考。
堤沙泥尽未及尘,江波不动风生纹。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春容已老有余态,祓禊虽古无前闻。踏青摸石修秘祝,落日带雨催行人。听诗对月两不厌,颇觉过目徒纷纷。君不见天宝杜陵翁,屈宋才堪作近邻。
峨眉峻极西南著,万影庄严诸佛住。高标天柱八宏张,雄镇坤维百灵赴。我来雨霁群峰出,正值春喧三月暮。上方解冻僧人岩,远俗来游客填路,篮舆牵挽六十里,梯栈高低三万步。鱼贯攀缘筋力疲,鸟腾陡绝神魂惧。行经崖坂几萦曲,望极堪舆莽回互。锦里遥看井底迷,雪山忽认屏间误。
乡关不住。谨依教语。脱身要归去。何思何虑。略而分诉。任他魔阻。丹诚显露。真心定处。去朋霞友聚。修行美事,在乎勤做。九转大功数。无中要取。个中敷布。得瞻眉宇。可登云路。性灵昭著。神仙自是度。
三春一半入群芳,朱朱白白竞天香。人间无处著此景,付与长庚作肺肠。长庚乘风下天宇,明窗万卷饱今古。笔端著处皆春容,文墨林中三角虎。只今声价高云烟,要辙故应岁九迁。便当折槛追家世,与国同休亿万年。
苏子秋七月。向凉宵、扁舟与客,共游赤壁。清吹徐来波不动,举酒诵诗属客。白露与、水光相接。万顷茫茫风浩浩,飘飘乎、遗世而独立。棹兰桨,沂空阔。正襟危坐而言曰。客知夫、天地之间,久长无物。惟有清风与明月,万古用之不竭。寓耳目、为声为色。客笑欣然重酌酒,忽盘肴既
槛折檐倾野水傍,台城佳气已消亡。难披榛莽寻千古,独倚青冥望八荒。坐觉尘沙昏远眼,忽看风雨破骄阳。扁舟此日东南兴,欲尽江流万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