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吾业根,大者名曰苦。
吾儒视苦海,翻不翅乐土。
毳行禹安之,飘饮颜得所。
三苏穷始荣,更有孙似祖。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取清苦廉正为韵课四古风呈漕使苏叔子》是宋代曾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苦廉正,取作韵课四古风,呈献给漕使苏叔子。释家所追求的是无欲无求的境界,将其比喻为苦海。然而,我儒家却将苦海视为翻不翅的乐土。禹王行走这苦海,安定了众生,而我则在这乐土中自由自在地享受美好。三苏从贫困的起点开始,才有了后来的荣耀,而孙子则继承了他们的精神。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廉正直品质的崇高追求。通过比较释家和儒家的不同观念,揭示了作者对于追求自由和享受生活的态度。在描述三苏和孙子时,作者表达了对于他们艰苦奋斗和追求卓越精神的赞扬。
整首诗词以平淡朴实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于清廉正直的理念和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通过对于不同思想流派和人物的对比,诗词呈现出一种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景。同时,也鼓励读者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秉持廉正正直的品德,以期望在人生中获得充实与荣耀。
诗人甘寂寞,居处遍苍苔。后夜蟾光满,邻家树影来。岂知莲帐好,自爱草堂开。愿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
醉里江南路。问梅花、经年冷落,几番烟雨。玉骨冰肌终是别,犹带孤山瑞露。想蕴藉、和羹风度。万紫千红嫌妒早,羡仙标、岂比人间侣。聊玩弄,六花舞。云寒木落山城暮。忽飘来、暗香万斛,春浮江浦。茅舍竹篱词客老,拟傍东风千树。看好月、亭亭当午。流水村中清浅处,称横斜疏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来往载清吟,为偏爱吾庐,画船频繁。笑携雨色晴光,入春明朝市。石桥锁,烟霞五百名仙,第一人是。临酒论深意。流光转、莺花任乱委。冷然九秋肺腑,应多梦、岩扃冷云空翠。漱流枕石幽情,写猗兰绿绮。专城处,他山小队登临,待西风起。
门前屏障绕潺湲,付与林僧夜定还。松盖作云连十里,竹龙行雨出千山。白公香火莲红后,谢氏池塘草碧间。我亦凤凰台上客,图閒却笑未能閒。
雪晴山院景堪跻,玉树琼楼照碧溪。日暮忽惊销烁尽,百年豪富事还齐。
万箱未获交偏偏,积雨不翅三日霖。发将翳处日急露,似欲霁间云复深。况当边报置邮速,讵识老儒尤世心。读君诗罢三太息,嘿不晤语行涧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