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水竭蒹葭死,里社萧条旅馆秋。
尝叹晋郊无乞籴,岂忘吴俗共分忧。
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李锜辟掌书记,锜抗命,不为草表,几见害。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歷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敬宗立,李逢吉搆之,贬端州司马,徙江州长史,迁滁、寿二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和中,擢浙东观察使。开成初,迁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武宗即位,召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进尚书右僕射,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检校右僕射平章事节度淮南。卒,赠太尉,谥文肃。《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合编为四卷。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
《却到浙西》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浙西地区的一次旅行中所见所感,抒发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乡土情怀的怀念之情。
《却到浙西》中的“临平水竭蒹葭死,里社萧条旅馆秋”描绘了当时的临平水已经干涸,蒹葭枯死,而乡村社稷之间萧条凄凉,旅馆也是秋天萧瑟的景象。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叹息晋国国都没有实施供应乞籴措施,以解决民众的生活困难,然而他也不忘记吴地的人们也同样面临着分忧的境况。
诗中的“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反映出农民们屈辱地要采集食物,他们捕鱼、采菜,唯恐得不到所需。而社稷已经被浓密的树林所遮蔽,他们盼望着政府能够给予帮助。
最后两句“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抒发了老百姓对于苛政的惋惜,他们心存希望,但同时也感到惧怕。在政府仍旧实行苛政之时,一位老人 stw尽管偷偷将船拜借给政府使用,但是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了担心和不安。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描绘浙西旅行的景物和民众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担忧以及对吴地乡土情怀的怀念之情。诗歌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和质朴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于社稷民生的深切关注,具有浓厚的乡土情怀,展示了唐代时期社会风貌和民众生活的一幅画卷。
孤松倚云青亭亭,故老谓是苍龙精。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幽人恐尔斧斤辱,独傍孤根结茅屋。月明喜看清影摇,雪冻却愁梢尾秃。昨夜飞霜下南海,山林草木无光彩。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幽人盘桓重慷慨,此物乃是真栋梁。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地远穷江界,天低极海隅。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产殊。夷音语嘲哳,蛮态笑睢盱。水市通闤闠,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成人男作丱,事鬼女为巫。楼暗攒倡妇,堤长
入寺先来此,经窗半在湖。秋风新菡萏,暮雨老菰蒲。任听浮生速,能消默坐无。语来灯焰短,嘒唳发高梧。
官冷如浆病满身,凌寒不易过天津。少年留取多情兴,请待花时作主人。
短发萧萧久挂冠,江湖到处著身宽。蓼花不逐苹花老,桐叶常先槲叶残。未卜柴荆临峭绝,且谋蓑笠钓荒寒。闲人尚媿沙鸥在,始信烟波得意难。
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瘦尽宽衣带,啼多渍枕檀。试留青黛著,回日画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