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淡月,年年去路。
谁识小年初度。
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
依约凌波曾步。
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鹊桥仙(自寿二首)》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轻风淡月,年年去路。
谁能认识小年刚度。
桥边曾经弄碧莲花,
静静地不记得,人间的今古。
吹着箫在江上,微露沾湿了衣裳。
按照约定,曾经行走在波浪之上。
寒机为何等待人的归来,
只是静静地历经了小窗斜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而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光阴的流逝。诗人以轻风淡月为背景,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推移,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流转。诗中提到了鹊桥,以及过去曾在桥边弄碧莲花的情景,寓意着过去的美好已经逝去,人们很难再回到过去的时光。吹箫江上、沾衣微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之情。最后,寒机等待人的归来,小窗斜雨的描写,映衬出一种寂寥和孤寂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通过描绘轻风淡月和桥边弄碧莲花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留恋之情。诗中的吹箫江上和沾衣微露的描写,给人以幽静、凄凉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诗词的情感表达。最后,寒机等待人的归来和小窗斜雨的描写,将孤寂和寂寥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使整首诗词更具有思索和反思的意味。
《鹊桥仙(自寿二首)》以简洁的词语和深邃的意境,唤起人们对光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通过描绘过去美好时光的消逝和寂寥的现实,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慨,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整首诗词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展现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富有诗意和情感共鸣,是一首值得品味和反思的佳作。
春到不择地,石傍花自开。
令月浓于耜,丰年兆太平。片飞何粲者,磈落太麤生。薛凤崩腾势,巫猿寂寞声。冰溪无豕渡,樵路有人行。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曳杖上江城,清宵破二更。月回高树影,风壮急滩声。野艇鱼罾举,优场炬火明。湖塘正如此,回首忆柴荆。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关山劳眺望,宇宙忆经行。地隔南溟断,天低北斗横。高谯开远柝,孤枕历寒更。只影惟堪吊,殊乡鲜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