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莲社,流传图书,千古声名犹在。
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西方未到,官方先到,冤我白衣吃菜。
龙华三会愿相逢,怎敢学、他家二会。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诗词:《鹊桥仙》
作者:张抡
朝代:宋代
远公莲社,流传图书,千古声名犹在。
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西方未到,官方先到,冤我白衣吃菜。
龙华三会愿相逢,怎敢学、他家二会。
中文译文:
远古的仙人留下了著名的莲社,这些故事被流传成书,名声传颂至今。
后来的人们多少都有一些继承和追随,但当轮到我时,我却感到惊讶和困惑。
西方的道教仙人尚未到来,官方却早已到来,我这白衣之人却遭受了冤屈。
我愿意与龙华三会的仙人相遇,但我怎么敢学习他们家的二会之事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张抡在宋代时的心境和遭遇。诗中提到了远古的仙人留下的莲社,这代表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流传至今的重要性。后人纷纷继承并传扬这些故事,但当轮到作者时,他却感到自己在这个传承中显得有些突兀和不知所措。
作者用"西方未到,官方先到"来表达自己对于官方权威的不满。他自称"白衣吃菜",意味着他作为一个普通人,被官方对待得不公平。这可能是作者在文化领域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也可能是他在官方机构中的职位或地位上遭受的冤屈,但具体情况不详。
最后两句"龙华三会愿相逢,怎敢学、他家二会"表达了作者对于与更高级的仙人相遇的渴望,但他也承认自己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这种自谦和敬畏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仙人智慧的敬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能力和地位的清醒认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作者在传承文化和受到官方对待方面的困惑和挣扎,表达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仙人智慧的敬仰。这种自省和对传统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情怀和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
雨后清泉绕舍流,悬知耘耜遍南州。占相岁事端无恙,劳苦农人亦少休。好句收功经百炼。弥旬不见便三秋。闲来只原长丰稔,江海白鸥盟共求。
试问宜楼楼下竹,年来应长新篁。使君五岭又三湘。旧游知好在,熟处更难忘。尚念论心舒歗否,只今湖海相望。遥怜阴过酒尊凉。举觞须酹我,门外是清江。
天兵十万勇如貔,正是酬恩报国时。汴水波澜喧鼓角,隋堤杨柳拂旌旗。前驱红旆关西将,坐间青娥赵国姬。寄语长安旧冠盖,粗官到底是男儿。
山自新亭走下来,化为一虎首重回。平吞雪浪三江水,卧对雨花千丈台。点检故城遗址在,凄凉浩叹宿云开。六朝踪迹登临遍,底事兹游独壮哉。
世间何事不可楼,莫为何楼苦苦愁。贵客五更驰宝勒,海翁终日对沙鸥。
山肴野蔌且随宜,约定同来最怕迟。朋友每思相聚乐,尘埃难得有闲时。春回画笔丹青轴,雹落文楸黑白棋。醉客坐间夸俊逸,掀髯连写数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