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破须至护,物破须至补。
补护既已多,卒归于败露。
人有人之情,物有物之理。
人物类不同,情理安有异。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诗词:《人物吟》
人破须至护,物破须至补。
补护既已多,卒归于败露。
人有人之情,物有物之理。
人物类不同,情理安有异。
中文译文:
人破了就需要修护,物破了就需要修补。
修补和护理已经很多了,最终还是会暴露出破绽。
人有人的情感,物有物的规律。
人和物是不同的,情感和规律自然也不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和差异。诗人邵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和物在破损和修复方面的共同性和不同性。
首先,诗中提到了人和物的破损。无论是人还是物,都会在经历时间和风雨的侵蚀下出现破损。人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需要得到护理和关怀;物品在受损后,需要进行修补和补救。这里通过人和物的共同点,强调了维护和修复的重要性。
然而,诗人接着指出,尽管进行了多次的修补和护理,最终仍然难以避免瑕疵的暴露。这可能是在暗示人和物都无法完全摆脱时间和命运的摧残,即使做出再多的努力,仍然会面临无法修复的局面。这种终极的败露也许表达了人和物的脆弱性和有限性。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人和物在情感和规律方面的差异。人有情感,而物品则有自己的规律。人的情感是独特而复杂的,而物品则遵循着固定的规律和属性。人和物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存在,因此在对待和理解上必然存在差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和不同之处,强调了修护和补救的重要性,同时也呈现出人和物的脆弱性和有限性。它提醒人们应当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并认识到人和物的本质区别,不将情感期待过度地投射到物品上。
支提元不会禅,只是依时及节。孟春即曰犹寒,孟夏即曰渐势。虽无格外高谈,不向眼中添悄。汝等莫错商量,打你头破额裂。
记当年、虏压顺昌城,直欲付靴尖。赖君家乃祖,笑麾白羽,净洗腥膻。荆州甘棠蔼蔼,浓墨字犹鲜。少出_云手,整顿青毡。好个嫩凉天气,想闻鸡听雁,意气犹_。看相将喜事,眉色已黄占。祝君龄、有如此酒,举金罍、须放十分添。还知否,封侯事业,正在华颠。
水有青莲沙有金,老僧于此独观心。愁人欲寄中峰宿,只恐白猿啼夜深。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天公何时有,谈者皆不经。谁道贤人死,今为傅说星。
读经一字礼一拜,瘦骨棱棱心苦辛。看伊冷淡教人笑,定作阎浮百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