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门前颢气新,雪融鸳瓦土膏春。
夜来梦到宣麻处,草没龙墀不见人。
郑谷,字守愚,袁州人。光啓三年擢第,官右拾遗,歷都官郎中。幼即能诗,名盛唐末。有《云臺编》三卷,《宜阳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壬戌西幸后》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诗。它描写了唐太宗李世民在西征归来后的景象。
诗中首句“武德门前颢气新”,武德门是皇宫的大门,这里形容门前的景象“颢气新”,意味着李世民胜利归来带来了一种新的春天气息。
第二句“雪融鸳瓦土膏春”,描述了雪融化后鸳鸯瓦上的土膏显露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比喻采用了寓意丰富的“鸳鸯瓦”,象征着文化繁荣和国家安定。
第三句“夜来梦到宣麻处”,诗人通过夜间梦到宣麻处来暗示他思念当时的盛景。宣麻是宫廷行宫的名字,诗人在梦中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贵族繁盛的地方。
最后一句“草没龙墀不见人”,描绘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反差。诗人醒来后,看到的是草长满了皇陵前的龙墀,而人们却不见踪影,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的辉煌和繁荣的怀念。
整首诗以写景手法结合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对唐太宗统治时期繁荣的向往和深深的思念之情。它既表现了李世民在西征归来后的喜悦和欢快,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当时辉煌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中文译文:《壬戌西幸后》
武德门前新希望迸发,
雪融阳明曜土欣欣向荣。
夜晚梦里想起宣麻之地,
墙上荒草遮挡看不到人踪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主要通过描写景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唐太宗统治时期繁荣盛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诗人以描绘富有生气的景物为线索,突出了当时盛世的辉煌和气息,但最后通过描写现实与梦境的反差,表达了对这个美好时代已经过去的感伤和对逝去的辉煌的思念之情。
诗中用到的“武德门”和“鸳鸯瓦”等形象都是唐代宫廷建筑的象征,通过这些景物的描述突出了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和昌盛。而最后一句的“草没龙墀不见人”,则以景物间的反差来表达对逝去繁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写和象征性的意象,以及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唐太宗时期盛世繁荣的怀念和对逝去辉煌的悲伤。它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盛世的辉煌和唐太宗的英明神武,同时也让人们思考辉煌的时光为何转瞬即逝,对于个人的遗憾和社会的无奈。
性有耽山且画看,阴晴朝暮若能殚。天公似病诗才窄,乞与西来眼界宽。
近时洛社名真率,箪食壶浆取次游。试问西来老朝散,可能同志便相收。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尽日山行意未销,皈来再与坐溪桥。山童抛石落溪水,唤作鱼儿波面跳。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云泉别寺分三径,香山幽人止一瓢。我亦鹫峰同听法,岁时歌员岂辞遥。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狙虽巧过人,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