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仁于庵》

{禾罢}稏围僧屋,檀栾隔槿篱。
月池聊濯足,雪壁剩留诗。
里社皆囷廪,钟鱼亦岁时。
平生松隐赋,回首十年迟。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仁于庵》是陈造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该诗描绘了仁于庵僧屋周围的景色和寺庙内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感悟与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禾稼收割完毕,僧屋围绕着稻田,檀栾隔开了紫藤篱笆。月亮的倒影在池塘中,可以洗涤我的脚,雪壁上还留有前人的诗作。寺庙中的社稷都有丰富的粮食储备,钟声鱼儿也遵循着季节的规律。我一生都在隐居山林写赋诗,回首望去,十年过得太快。

诗意和赏析:
《仁于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安静而宁谧的田园景象。禾稼收割后的僧屋、紫藤篱笆和月亮的倒影在池塘中,都呈现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意境。诗人通过描写僧屋围绕在稻田周围,表现出农耕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融合。寺庙中的社稷丰收,钟声和鱼儿的季节规律,都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诗人在离开尘世的僧屋中,以隐居山林的方式写赋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倾慕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回首望去,发现时光过得很快,暗示了人生短暂而宝贵,呼唤人们珍惜当下,顺应自然的律动。

《仁于庵》通过清新的描写和深邃的感悟,将自然景物与人文之美相融合,展现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宁静、向往自然的情感态度。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宁静与和谐的美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时光的关系,以及在繁忙的生活中如何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今回记得。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 《垂虹别意图》

    垂虹不是坝陵桥,送客能来路亦遥。西望太湖山阁月,东连沦海地通潮。酒波汨汨翻荷叶,别思茫茫在柳条。更欲传杯迟判袂,月明倚柱唤吹箫。

  • 《汴京纪事二十首》

    玉玺相传舜如尧,壶春堂上独逍遥。唐虞盛事今寥落,尽卷清风入圣朝。

  • 《邺中行》

    年去年来秋更春,魏家园庙已成尘。只今惟有西陵在,无复当时歌舞人。

  • 《冬至后五日夜雪复作再用韵》

    灯火黄昏渐渐收,乌薪已尽典轻裘。自篘浮螘床头甕,谁脍新鲈江上舟。卧听玉霙惊淅沥,起看琼树怪联钩。多应武仲添诗兴,下笔翩翩更不休。

  • 《晓岸》

    扁舟晓泊画桥西,风满蓬窗水拍堤。落舟半山人未起,万蛙声里子规啼。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