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俭勤追禹绩,恭让体尧仁。
措枉朝多直,除苛吏尽循。
遵儒恩礼异,左戚赏刑均。
立子知天意,超然即上宾。

作者介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作品评述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一首诗集,描写了仁宗皇帝的治国理念和才德。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俭勤追禹绩,
恭让体尧仁。
措枉朝多直,
除苛吏尽循。
遵儒恩礼异,
左戚赏刑均。
立子知天意,
超然即上宾。

诗意:
这首诗集表达了作者对宋仁宗的赞颂和悼念之情。通过诗中的文字,蔡襄赞美了仁宗皇帝的品德和治国能力,以及他在推行政策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卓越成就。

赏析:
1. 诗中提到的"俭勤追禹绩",指的是仁宗皇帝勤俭节约,效法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大禹,追求治理国家的卓越成就。这一句表达了仁宗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努力和奉献。

2. "恭让体尧仁"这句诗意呼应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尧帝,尧帝以仁德治国,尊重礼仪和恭敬待人。这里表达了仁宗皇帝在治国过程中的恭谦和宽容之心。

3. "措枉朝多直,除苛吏尽循"这两句诗意表达了仁宗皇帝在政府机构中进行改革的决心。他纠正了官员任用上的不公和不合理,罢免了贪污苛刻的官员,保持政府的公正和廉洁。

4. "遵儒恩礼异,左戚赏刑均"这两句诗意表达了仁宗皇帝在推行儒家思想和实行法律制裁方面的独特方法。他坚持遵循儒家的恩德和礼仪原则,同时也对罪犯实行公正的赏罚制度。

5. "立子知天意,超然即上宾"这两句诗意表达了仁宗皇帝对于子嗣的培养和天命的理解。他注重培养继承者的德才,并且相信自己超然物外,身为皇帝就是天命所在,同时也要侍奉上天。

总体而言,这首诗集通过对仁宗皇帝的赞颂,展示了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卓越才能和儒家思想的实践。同时,蔡襄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对仁宗皇帝的敬佩和缅怀之情,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仁宗的景仰和认同。

  • 《读豳诗》

    我读豳风七月篇,圣贤事事在陈编。岂惟王业方兴日,要是淳风未散前。屈宋遗音今尚绝,咸韶古奏更谁传?吾曹所学非章句,白发青灯一泫然。

  • 《秋夕》

    浴罢纱巾出草堂,一枝瘦杖倚桄榔。蝉吟古柳声相续,月入幽扉影正方。频约僧棋秋渐健,稍增书课夜初长。亦知桑落宜篘酒,太息何时办一觞?

  • 《休日马上》

    休日不自休,骑马踏荒径。却扇受景风,今朝我无病。春云閟晨耀,群绿澹相映。山川与朝市,一动自一静。九衢行万人,谁抱此怀胜。不得与之语,萧萧寄孤咏。

  • 《句》

    酿成汉帝招王母,饮罢凉州拜孟池。

  • 《别聰道人归缙云》

    二年假守栝苍城,郡榻唯师即送迎。擣药几怜春漏永,调琴长待夜蟾生。心猿已伏都无念,海鸟相逢自不惊。送别秋郊岂成恨,白云青嶂是归程。

  • 《七月十七日夜翫月》

    迟月呼不出,海气红碧嘘。何人捧隋璧,上处青松疏。松间著不得,飞彻万里衢。散作千山雪,芦花摇江湖。冰轮虽渐侧,老桂斫不枯。清光已非昨,来日更可呈。徘徊情所结,有酒且歌呼。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