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
未尝耽逸乐,终是过焦劳。
归路三山远,遗台万古高。
小臣无分去,定拥堕髯号。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这首诗词表达了仁宗皇帝对自己执政过程中所经历的辛劳和忧虑的感慨和思考。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政殿咨丞弼,
In the political hall, I consult with wise ministers,
经筵引俊髦。
Discussing state affairs with talented officials.

未尝耽逸乐,
Never indulging in leisure and pleasure,
终是过焦劳。
Yet I still end up exhausted and worn out.

归路三山远,
The road back home is far, with three mountains in between,
遗台万古高。
Leaving behind a towering legac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小臣无分去,
As a humble minister, I have no say in my departure,
定拥堕髯号。
Fate pulls me away, leaving me with a long beard in sorrow.

这首诗词通过皇帝的视角,表达了他在执政过程中的辛劳和忧虑。首先,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描述了皇帝与贤明的大臣们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的情景,展现了皇帝的勤政精神和对国家的关注。

接着,诗中提到皇帝未曾耽溺于逸乐,而是一直过着焦劳的生活。这表明皇帝在执政期间始终专注于国家政务,没有放松过自己,因此身心俱疲。

然后,诗中描述了回宫的路途遥远,有三座山峰相隔,同时提到留下的遗台将成为万世传承的高度。这里表达了皇帝对自己执政的历史价值的思考,意味着他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对自己所留下的遗产的期待。

最后,诗中提到作为一个小臣,皇帝对自己的去留无能为力,注定要离开这个世界。他以定拥堕髯号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无奈。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仁宗皇帝在执政过程中的艰辛和忧虑,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奉献和对自己执政价值的思考。同时,通过皇帝的个人经历,也体现了宋代时期的政治氛围和皇帝的责任感。

  • 《龟山寺纳凉呈宗衍师》

    宝洞然香罢,山堂问话中。日将秋共淡,心与境浑空。弹指看浮世,披襟纳远风。因知宴坐者,白首乐无穷。

  • 《夏日寄谅律师》

    澄江杳杳映千峰,坐夏岩房一望中。昼讲疏钟清度越,夜吟残月冷垂空。扫轩静避阶稜藓,销暑闲当竹罅风。顾我相怀未能去,水边斜日照梧桐。

  • 《鹦鹉曲 城南秋思》

    新凉时节城南住。灯火诵鲁国尼父。到秋来宋玉生悲,不赋高唐云雨。一声声只在芭蕉,断送别离人去。甚河桥柳树全疏,恨正在长亭短处。

  • 《赠邻友》

    同居一坞中,只隔水西东。林近书灯露,溪回酒舫通。放凫长合队,移竹每分丛。只恐君征起,难期作两翁。

  • 《维石》

    一路机先滑似苔,葛藤窠里出头来。等闲击著火星迸,堆得大唐人眼开。

  • 《颂古》

    世间无物可罗笼,独立嵯峨万仞峰。忽若有人猛推落,腾身云外不留纵。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