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暑犹剧,虚亭风不来。
半身流汗雨,两耳聒蚊雷。
扇手何曾歇,浆瓯未放回。
畴能呼屏翳,一霎荡炎埃。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郭印。诗中描述了夏日的炎热景象,展现了一种闷热难耐的氛围。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太阳西沉酷暑犹存,虚亭中无凉风吹拂。
我身半沾汗水如雨,两耳被蚊虫雷声扰乱。
我不停地扇动着手,汗水滴落,却未曾停歇。
我的衣袖还未放回原处,热浆瓯又来回晃荡。
何处可以呼吸清爽的空气,一瞬间扫去炎热的尘埃。
诗意和赏析:
《热》以极其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夏日炎热的场景,给人一种闷热难耐、沉闷压抑的感觉。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将人们在酷暑中的痛苦与不适刻画得淋漓尽致,以此反映出夏日的炎热和人们的无奈。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落日暑犹剧”形象地表现了太阳下山后酷热未减的情景,给人一种炎热持久的感觉。通过“两耳聒蚊雷”,诗人将蚊虫叮咬和雷声的喧嚣融入其中,增加了诗的真实感和炎热的强度。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不停扇动手的动作、滴落的汗水以及浆瓯的摇晃,凸显了人们在炎热天气中的无奈和痛苦。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清凉空气的向往,希望能够呼吸到清新凉爽的空气,摆脱炎热的束缚。
整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炎热夏日的景象,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形象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在夏天的热浪中所经历的不适和无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该诗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基础,通过感受与表达炎热的切身体验,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创作能力。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定交初何年,昔齿会稽学。君壮我尚少,道复先我觉。子时于众人,百鸟一鸑鷟。学官程诸生,题品或义卓。众方缩手顾,君笔已一捉。落纸千馀言,浑如玉出璞。辞场或鼓行,无敢犯锋矟。有时谈遗经,圣贤在口角。愤疾异说妄,摘抉三传駮。语气清不休,旱天冽雷雹。南北俄乖张,同时
两鬓秋风,掩关坐听黄昏雨。灯前自语。世乱甘清苦。蔓草愁烟,荒却东陵圃。归期阻。荆榛满路。投老知何处。
生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蟹正肥时秋色老,鸦争噪处夕阳残。未须多进玻瓈椀,满树霜红正好看。
玉女开天笑,骊龙弄月珠。照眸千壑满,应手一丝我。晻映同云表,行移转海隅。田夫占北极,明日雨平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