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山一境不露顶,直下全超五障身。
佛国无边皆自己,台山大会付何人。
苾蒭草碧枝枝秀,菡萏花红叶叶新。
外祖深恩只者是,一菴和气暖於春。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容大师水陆升座说偈》是宋代释心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末山一境不露顶,
直下全超五障身。
佛国无边皆自己,
台山大会付何人。
苾蒭草碧枝枝秀,
菡萏花红叶叶新。
外祖深恩只者是,
一菴和气暖於春。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佛教意象,表达了对佛法的颂扬和感恩之情。诗人以山水之境来象征人生修行的境界,表达了对佛性的追求和超越人世的愿望。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外祖父深厚恩情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和谐温暖的禅寺生活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山水景观为背景,通过精练的语言和意象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佛教信仰和修行的理解和追求。首句“末山一境不露顶,直下全超五障身”表达了在修行的道路上,要超越种种障碍,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隐喻着修行者对解脱和觉悟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佛国无边皆自己,台山大会付何人”则表达了佛法的普及和开示,佛教教义的实践者应该将智慧和慈悲传递给他人,使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同时也提醒修行者要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下半部分的描写则转向自然景观,苾蒭草和菡萏花的描绘以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形象呈现,表达了生命的美好和新生的希望。最后两句“外祖深恩只者是,一菴和气暖於春”则表达了对外祖父深深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安宁祥和的禅寺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观和佛教意象的交融,传递出对佛性觉悟、人生境界和感恩之情的思考和追求。通过赏析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禅宗修行和佛教教义的热忱,以及对自然和人情的体悟和赞美。
一饱听钟鱼,浮生百念疎。不知门外事,长对案头书。白日闲中过,青山深处居。老天怜供薄,夜雨长园蔬。
当年心事几绸缪,长记天西玉一钩,客里近来嗟我倦,江边得得送君游。读书会有新功用,把酒聊寻旧倡酬。自愧不能追往事,但劳清梦绕螺州。
祖翁阃域,扑地掀天。亲切一回打透,不妨垂手入廛。
露下瑶簪湿,云生石室寒。星坛鸾鹤舞,丹灶虎龙蟠。
茫茫薄俗沸蚊蛆,礼义全无一点余。只得杜门对贤圣,专来教子读诗书。千般横直休干己,一切是非无问渠。若救乡邻为被发,风波转起挠吾庐。
青鞋不踏孤山路,辜负逋花今几度。那知别有姑射居,众谓孤山未必如。夙昔名传尤愿见,渴想此仙难觌面。朋来满口誉风神,俨若眼底逢佳人。枝间独具先天易,惟有太初心默识。雅游拟问古航船。索笑相亲须有缘。閒中积岁玩风月,虐甚祁寒饮霜雪。此往春浮雨露香,归来万玉争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