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傅庭前正解船,梦中忽已过番川。
红尘冉冉行天上,黄道骎骎近日边。
石洞歙溪俱可砚,山肥徽路总堪田。
把茅便欲侨居去,奈此功名未了缘。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入徽州》是宋代刘过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旅行经历,表达了对名利功名的矛盾思考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来到徽州,从傅庭前正解船,
梦中忽然已经穿越番川。
红尘飘飘漂浮于天上,
黄道绕绕接近日边。
石洞和歙溪都可供砚台使用,
山肥水美徽州的土地适宜耕种。
摆脱茅草屋,我想要远离这里,
可是功名利禄还未了结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来到徽州的情景和内心的矛盾。诗人从傅庭前的船上下来,仿佛是在梦中跨越了番川,来到了徽州。他感叹红尘漂浮在天空中,黄道绕着日子旋转。诗中提到的石洞和歙溪,暗示了徽州的独特风景和文化。山肥水美的徽州土地适宜农耕,给人以富饶的印象。然而,诗人内心却有一种追求自由和摆脱尘世的渴望,他想放弃茅草屋,离开徽州,但是功名利禄的束缚让他无法如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自由的愿望。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如红尘冉冉、黄道骎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通过对徽州山川田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诗人对功名利禄的犹豫和迟疑也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徽州的美景,又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高林败叶已飕飕,更有寒莎翠已收。若道神仙脱情累,如何独唱感庭秋。
乌驱兔迫一衰翁,始信浮生总是空。拈掇琴书终日事,依栖梅竹百年丛。无官不用忧三黜,安分何劳送五穷。咫尺上方钟鼓地,从师学佛便须躬。
何处消长日,慈恩精舍频。僧高容野客,树密绝嚣尘。闲上凌虚塔,相逢避暑人。却愁归去路,马迹并车轮。
自卷珠帘放燕归,六宫春尽乱红飞。从来艳色多倾国,愿得君王宠幸稀。
雪松仙客,箕山道士。来访思斋老子。思斋何处未归来,想只在、翠红乡里。风清月白,橙黄*紫。一巷笙歌纷起。良宵不遇负佳宾,都不念
百尺竿头褭褭身,足腾眼挂骇傍人。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