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宦须求遭遇。
不顾已沾泥絮。
攘攘世间人,总被虚名引去。
引去。
引去。
光景促于朝暮。
王恽,汴梁(今河南开封)人(《诗家鼎脔》卷上)。
《如梦令 和曲山韵》是元代诗人王恽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仁宦(指有仁德的官员)在追求仁义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虚名所引导的人们,以及朝夕之间光景逝去的感慨。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译文:
仁宦须求遭遇。
不顾已沾泥絮。
攘攘世间人,
总被虚名引去。
引去。引去。
光景促于朝暮。
诗意:
这位有仁德的官员追求仁义的道路上遭遇了困境。
他不顾自己已经沾染了尘埃污垢。
纷纷扰扰的世人,
总是被虚名所吸引、所牵引。
吸引、牵引。
光景匆匆地在朝夕之间逝去。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虚名的批判和对光景逝去的感慨。诗中的仁宦代表了追求道德和价值的人,他在社会中面临各种阻碍和诱惑,但他并不在乎自己身上已经染上的尘埃污垢。作者通过描述仁宦被虚名所引导,暗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因为名利而追逐,忽视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的"光景促于朝暮"表达了时间的飞逝,强调了人们应当珍惜时光、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事物。
这首诗以简短的篇幅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哲理的画面,通过对仁宦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生意义的深思。同时,通过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使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而富有节奏感。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追求仁义和抵御外界诱惑的呼唤,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转过斜桥峡,林疏见草堂。松涛翻面浪,花雨杂天香。归鸟云千树,幽人月半床。凭阑忆明远,露下生微凉。
金藏木性木藏金。体难寻。火生*。二物烹煎,庚甲定浮沉。返本还元真体现,魂魄聚,净无阴。九阳消息自来临。耳鸣琴。运清音。唤出灵灵,越古与超今。遍界遍空无不是,显了了,这真心。
风阵阵。吹落杨花无定。酒病厌厌三月尽。花檀红自隐。新绿轩窗清润。月影又移墙影。手捻青梅无处问。一春长闷损。
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
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