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历柳风斜倚。
错莫梦云难记。
花影为谁重,一握鲛人丝泪。
何事。
何事。
历历脸潮羞起。
托腮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如梦令》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辰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寂历柳风斜倚。
错莫梦云难记。
花影为谁重,
一握鲛人丝泪。
何事。何事。
历历脸潮羞起。
托腮
诗意:
《如梦令》描绘了一种忧伤和迷离的情感体验。诗中以柳树斜倚在寂静的风中为开篇,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梦境,但这个梦境却难以记起,仿佛是错乱的云雾。诗中的花影,指的是梦中的幻象,但谁又是这幻象的主角呢?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悲伤情绪,他握住的是鲛人的泪水,意味着他与鲛人之间的离别和痛苦。整首诗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困惑和痛苦之情。
赏析:
《如梦令》以其委婉唯美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宋代诗词的特色。诗中运用了柳树、梦境和花影等意象,以及一握鲛人丝泪的形象,给人以诗意深长的印象。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渴望。诗中的疑问句形式增强了表达的迷离感和情感的复杂性,使读者更容易被其所吸引。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人们对生命、爱情和梦境的思考。
总体而言,刘辰翁的《如梦令》通过精湛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体味到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思考。
癃疲安问起沉痾,天柱摧倾唤奈何。远去曾逢龙种泣,德衰犹接凤兮歌。典坟堆案元精合,海水添潮老泪多。稍欲从公恭睡味,一毡番市恋盘阿。
不忍骤开还骤落,殷勤含蕊待君来。
莺老花残,春事已过。明眼衲僧,多是蹉过。楝花信风,不肯放过。万户千门,一时俱过。筑著磕著,是谁之过。转换不得,也要验过。
别袂无多日,愁肠已屡回。未便新舍稳,先喜故人来。忧国空千虑,忘怀但一杯。相看情意好,归辔不须催。
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一枝占断洛城春。暮雨不堪巫峡梦,西风莫障瘐公尘。扁舟湖海要诗人。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