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来非俗境,一片隐心生。
晓雾沈山色,春禽和水声。
逢人多古貌,对语率真情。
同在无怀世,炉熏答圣明。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入山》是宋代诗人叶茵的作品,描绘了作者进入山林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入山》
到来非俗境,一片隐心生。
晓雾沉山色,春禽和水声。
逢人多古貌,对语率真情。
同在无怀世,炉熏答圣明。
译文:
来到这里,不再是尘世的景色,一种隐蔽的心灵产生。
晨雾笼罩山色,春禽合唱着水的声音。
遇见的人多是古老的容颜,对话中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我们共同存在于这无欲无求的世界,被炉烟熏染,回答着圣明的呼唤。
诗意:
《入山》通过描绘进入山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尘入境、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展现了山林的宁静与神秘,将读者带入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与人交流的片段,表达了对真挚情感和古老智慧的追求。诗人在山林中与自然融为一体,体验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地,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安抚。
赏析:
《入山》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山林的美妙和独特之处。诗人通过描绘晨雾笼罩山色、春禽和水声的和谐交融,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中所述的人物多具有古老的容貌,与其互动时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凸显了古人的率真和智慧。诗人通过山林的境界,构建了一个超越尘世的理想世界,其中没有功利和欲望,只有心灵的净化和对真理的回应。整首诗在简洁的表达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境,使人感受到山林的宁静和自然的力量,引发内心的共鸣。
人世一场大梦,我生魔了十年。明窗千古探遗编。不救饥寒一点。更被维摩老子,不教此处容言。炉熏清炷坐安禅。物物头头显现。
何人遗下一红绡,暗遣情怀意气饶。勒马住时金{左革右登}脱,亚身亲用宝灯挑。轻轻滴滴深深染,慢慢寻寻紧紧□。料想佳人初失却,几回织手摸裙腰。
又喜椒觞到手,宝胜里、仍剪金花。
寂寞江城,DED5只共、梅花幽独。揩病眼、佳人何许。嫣然空谷。幻出天姿真富贵,朱唇滞酒红生肉。笑漫山、繁李与夭桃,俱粗俗。迟日丽,春睡足。明月照,尤清淑。算移根千里,远从西蜀。流落天涯应可念,为渠剧饮仍歌曲。怕明朝、酒醒落纷纷,那忍触。李白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
星稀初可见。月出未成光。澄江照远火。夕霞隐连樯。贱躯临不测。玉体畏垂堂。念别已零泪。况乃思故乡。
铜盘绿水浸红蕖,风卷纱幮睡足初。金殿故人如借问,为言病酒懒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