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湘无浊水,天亦悯忠臣。
阴结鱼龙气,香闻兰杜春。
高吟方有思,静望忽伤神。
舟上多渔父,应无似昔人。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入湘二首》是宋代徐照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来到湘江,清澈无浊水,连天空也为忠臣感到悲伤。
湘江水中凝聚着龙鱼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兰花杜鹃的芬芳。
我高声吟唱时才能有所思考,静静凝望时却突然伤感起来。
船上有许多渔父,但他们应该不像古时的人们那样。
诗意:
《入湘二首》通过描绘来到湘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感慨。诗中描绘了湘江水清澈无浊,象征着忠臣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天空对忠臣的怀念之情。诗中还描绘了湘江水中弥漫着龙鱼的气息和空气中充满了兰花和杜鹃的芬芳,展示了湘江的美丽景色。诗人在湘江畔高声吟唱时思考问题,但在静静凝望时却被突如其来的伤感所打动。最后,诗人提到船上的渔父,暗示着现代社会与古时的文人境遇的不同。
赏析:
《入湘二首》以湘江为背景,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的感慨和内心世界。诗中利用对比手法,以湘江清澈无浊的形象象征忠臣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忠臣精神的赞美和对忠臣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描绘湘江水中的龙鱼气息和花香的弥漫,展示了湘江的美丽景色,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嗅觉的享受。诗人在吟唱和凝望之间切换,表达了思考和伤感的交替心境,增加了情感层次。最后,通过提到船上的渔父,与古时的人们进行对比,暗示了现代社会与古代文人的差异和变迁。整首诗以湘江为线索,以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为主线,展示了作者对湘江的独特情感和对历史时代的思考。
立性全夷淡,移有避俗氛。酒醺驴到载,吟苦鹤曾闻。连任虚分竹,长年只爱云。伤心见儿辈,犹读旧时文。
阊阖开,贤人庸。鸣鼓间击镛,贡术蓄指微哉同。汲清亦附滓,鲜株稿荄粉以供。背叛腹,媪逐翁,如韦之矢十斛弓。俄逐而西,顷却以东。退乖妄侣,进丧贞朋。捷径窘疏武,仁轨罕哉通。孰为雌?孰为雄?朝誉曰尧,夕诋则蹻。枭妃鸾,萧艾生兰丛。蒙首以征,吾将奚从?
残生恰似道傍樗,匠斧樵柯免剪除。撚我几须安个字,见君一面胜千书。贫家仅有难为黍,贵安相过翠织裾。稚子不知新社友,却询座上者谁欤。
两慰郁相望,东南百步场。挥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欲知归路处,苇外听风樯。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