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瑞鹧鸪(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作者介绍

李清照(一○八四—?),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格非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适当时爲太学生的赵明诚,时年十八,夫妻共事铅椠。崇宁元年(一一○二)父入党籍。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随夫宦居莱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明诚知江宁府,时金兵南侵,遂载书赴江宁。三年,明诚改知湖州,途中病卒,清照流寓浙东各地。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赴临安府,夏,再适张汝舟,未几即离异(《云麓漫抄》卷一四、《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八)。四年,撰《金石录后序》(《容斋四笔》卷五)。晚年表上《金石录》于朝(《隶释》卷二六),卒年七十余(《渭南文集》卷三五《夫人孙氏墓志铭》)。清照工于诗文,尤以词擅名,爲宋代婉约派大家。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一作十二卷(《邵斋读书志》卷一九),又《易安词》六卷(《宋史·艺文志》),皆已散佚,仅有《打马图经》一卷传世。近人辑有《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事见《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诗,据有关载籍所录,并参考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瑞鹧鸪(双银杏)》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
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
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
要吟风味两家新。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景物和人的情感为主题,描绘了一种高洁而纯净的精神境界。通过银杏和瑞鹧鸪这两个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景物的赞美。风韵雍容的意象暗示了银杏的高雅和庄重,而橘子则代表温暖和甘甜。作者以自然界的美好事物来比喻自己,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揭示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流落江湖暗指作者的流离失所和无依无靠,而玉骨冰肌则象征着作者的纯洁和坚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愿意放弃。

接下来的两句“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表达了作者对情感和爱情的向往。并蒂连枝象征着恩爱的情侣,而醉后明皇倚太真则暗指了唐明皇李隆基依偎在杨玉环身边的场景。通过这两句诗,作者表达了对真挚、美好的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居士指的是隐居在山林中的文人,擘开真有意表示要开拓、创造真正有意义的新作品。吟风味两家新则表达了作者对文学风格的追求和创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描绘了一个高洁纯净的精神境界,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真挚美好的爱情和文学艺术的向往和追求。诗词结构优美,意境深远,展示了李清照独特的感悟和文学才华。

  • 《咏史诗·江夏》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 《锦石岩》

    巉巉怪石锦鲜明,不假人为自织成。频向水晶帘外立,泉声那更杂溪声。

  • 《游峡山飞来寺》

    古寺清江上,维舟夕照前。山根盘到海,塔影直侵天。萝月空禅石,霜钟落客船。秋风懒回首,送目入云烟。

  • 《处士葛君挽辞》

    楚人黄歇地,晋代葛洪家。特擅山川秀,相承黻冕华。猗君有清尚,於世不雄夸。令子能传业,流光未可涯。

  •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

    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 《闺怨》

    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