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瑞鹧鸪(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作者介绍

李清照(一○八四—?),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格非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适当时爲太学生的赵明诚,时年十八,夫妻共事铅椠。崇宁元年(一一○二)父入党籍。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随夫宦居莱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明诚知江宁府,时金兵南侵,遂载书赴江宁。三年,明诚改知湖州,途中病卒,清照流寓浙东各地。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赴临安府,夏,再适张汝舟,未几即离异(《云麓漫抄》卷一四、《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八)。四年,撰《金石录后序》(《容斋四笔》卷五)。晚年表上《金石录》于朝(《隶释》卷二六),卒年七十余(《渭南文集》卷三五《夫人孙氏墓志铭》)。清照工于诗文,尤以词擅名,爲宋代婉约派大家。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一作十二卷(《邵斋读书志》卷一九),又《易安词》六卷(《宋史·艺文志》),皆已散佚,仅有《打马图经》一卷传世。近人辑有《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事见《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诗,据有关载籍所录,并参考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瑞鹧鸪(双银杏)》是李清照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
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
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
要吟风味两家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种寓情于景的意境。诗人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通过描绘银杏树的美丽和坚韧,寄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通过对银杏树的描绘,表达了其风姿和韧性,形容银杏树的风采优雅,即使在帝王面前,也能够被尊崇。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流落江湖之苦,同时通过"玉骨冰肌未肯枯"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自己不愿意放弃追求理想和热情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将诗人的情感寄托于并蒂连枝的景象之中。并蒂连枝象征着夫妻或者情侣之间的情感纽带,诗人希望能够与爱人共同品味生活的美好。"醉后明皇倚太真"则暗示了诗人希望能够与爱人共度幸福的时光,仿佛明皇(指宋哲宗)倚靠在太真(指杨玉环)身边一样。

最后两句"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的追求和创作的决心。诗人自称"居士",表示自己是个隐居的文人,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真实的情感,要吟咏出新的风味和风貌。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描绘银杏树和并蒂连枝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隐喻的手法,使诗词更加鲜活生动。这首诗词展示了李清照的才情和独特的诗歌表达方式,是宋代优秀的女词人之一的作品。

  • 《送李元藻入浙三首》

    我作长沙客,诸公多与游。闻风亦云旧,识面怅无由。忽辱高轩过,仍蒙古句投。偶从旁舍去,不办小淹留。

  • 《次韵王才少师杂花五首》

    酒染凝腊密染香,一枝聊发次公狂。小楼准拟来仟驭,明日红云绕树芳。

  • 《三代门·子牙妻》

    陵柏无心竹变秋,不能同戚拟同休。岁寒焉在空垂涕,覆水如何欲再收。

  • 《桂林鹿鸣宴乐语口号》

    玉帐宏开会众英,崭崭头角露峥嵘。人才数半凌烟赞,姓氏推先月旦评。桂子风前鹏翮健,梅花雪外马蹄轻。两魁衣钵须争继,联辔归来昼锦荣。

  • 《盼盼》

    百尺楼高燕子飞,楼上美人颦翠眉。将军一去音容远,只有年年旧燕归。春风昨夜来深院,春色依然人不见。只余明月照孤眠,回望旧恩空恋恋。

  • 《答天宁寺僧宗芑用前韵来见》

    佳月好风天,诗来眼豁然。定心生古韵,淡态洗春妍。一面总如旧,五言相结缘。尚能茅屋下,剩把巳公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