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代承尧历,恒将闰正时。
六旬馀可借,四序应如期。
分至宁愆素,盈虚信不欺。
斗杓重指甲,灰琯再推离。
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则之。
愿言符大化,永永作元龟。
乐伸,晚唐诗人。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登进士第。事迹见《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登科记考》卷一五。《全唐诗》存诗1首:《闰月定四时》。
闰月定四时
圣代承尧历,恒将闰正时。
六旬馀可借,四序应如期。
分至宁愆素,盈虚信不欺。
斗杓重指甲,灰琯再推离。
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则之。
愿言符大化,永永作元龟。
译文:
闰月决定四季
圣代继承尧的历法,总是要增加闰月保证正确的季节。
六十天之后,我们可以借用多余的时间,四个季节应该保持如期。
分割闰月的方式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它的满与虚是可靠的。
斗和杓的尺度要精确,灰和琯的时间要再次确定。
羲氏和和氏都是历法专家,他们沿袭下来这段时间的规定。
愿我的话能够象征着伟大的变化,永恒地成为历法之灵。
诗意:
这首诗以深奥的历法为话题,表达了对于闰月的重视和正确计算时序的心愿。诗中提到的圣代承尧历是一种古老而精确的历法,作者希望能够按照这个历法正确地决定四个季节的时间,保证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诗中还提到了羲氏和和氏,他们以其深厚的历法知识而闻名,他们的工作为历法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者对于历法的重视和崇尚,表达了对于科学和文化传统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深情而又庄重,通过对历法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时间和规律的理解和重视。诗中使用了很多历法的专用名词和词语,表明了作者对历法的熟悉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作者通过诗歌对历法进行赞美,既展示了历法的重要性,又表达了对于科学和文化传统的尊敬和追求。整首诗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展现了唐代人民对于精确测算时间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科学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日净岚光上,山藏野意添。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绝俗宜招隐,论诗未属厌。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
泮水题名记,灵光独此翁。褎衣雋曼倩,折角郭林宗。湖海襟期别,风涛患难同。斯人宁复得,些罢涕无从。
火云影裡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无变易,有来由。塞鸿何处,白鹭沧洲。数声渔笛烟村晚,狼籍断霞闲钓舟。
如椽老笔健文章,枉对槐间雁鹜行。只共低头了官事,忽惊举手劝离觞。百年可落尘埃梦,一瓣曾薰知见香。珍重平生安东法,穷通何地不徜徉。
大雪满长安,春来特地寒。新年头佛法,一点不相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