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三宝赞其三·僧宝》

方袍圆顶义何宣,续焰千灯岂小缘。
花雨坐前犹滞相,虎驯庵畔尚稽诠。
岩栖冢宿难依望,鹤貌云心迥洒然。
宝杖夜鸣寒峤月,铜瓶秋漱碧潭烟。
名标练若澄谊猾,迹念昏衢警睡眠。
林下雅为方外客,人间堪作火中莲。
情高不是超三际,道在非同入四禅。
浮世勉谁知逝水,深峰甘自听飞泉。
苾蒭草馥僧祇后,玳瑁盂传古佛先。
珍重觉皇有真子,坤维高步列金田。

作品评述

《三宝赞其三·僧宝》是宋代释重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方袍圆顶义何宣,
续焰千灯岂小缘。
花雨坐前犹滞相,
虎驯庵畔尚稽诠。
岩栖冢宿难依望,
鹤貌云心迥洒然。
宝杖夜鸣寒峤月,
铜瓶秋漱碧潭烟。
名标练若澄谊猾,
迹念昏衢警睡眠。
林下雅为方外客,
人间堪作火中莲。
情高不是超三际,
道在非同入四禅。
浮世勉谁知逝水,
深峰甘自听飞泉。
苾蒭草馥僧祇后,
玳瑁盂传古佛先。
珍重觉皇有真子,
坤维高步列金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僧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僧人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的赞美。

诗中以方袍和圆顶来形容僧人的服饰,强调了他们的庄严和正统。续焰千灯表明僧人在修行中的恒心和毅力,不断点燃灯火,象征着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花雨坐前犹滞相,虎驯庵畔尚稽诠。这两句描绘了僧人在修行中面对外界诱惑和干扰时的坚定和专注,不为世俗所动摇。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僧人的修行环境。岩栖冢宿难依望,鹤貌云心迥洒然。岩栖冢宿表示僧人居住在僻静的山岩中,远离尘嚣。鹤貌云心则表明僧人的形象高雅如鹤,心境超脱如云,洒脱自在。

宝杖夜鸣寒峤月,铜瓶秋漱碧潭烟。这两句通过对僧人使用的道具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寂静的夜晚中修行的景象,充满了宁静和神秘感。

名标练若澄谊猾,迹念昏衢警睡眠。这两句表达了僧人在修行中注重修身养性,保持警觉和清醒的态度。

林下雅为方外客,人间堪作火中莲。这两句赞美了僧人高洁的品格和超凡脱俗的境界,将他们比作生活在纷扰尘世中的莲花,犹如在火焰中绽放的美丽。

情高不是超三际,道在非同入四禅。这两句表达了僧人追求的不仅仅是情感的高尚,更是对道德和真理的追求,超越了尘世的局限。

浮世勉谁知逝水,深峰甘自听飞泉。这两句表达了僧人在尘世中默默修行,不为世人所知,甘愿在深山中聆听飞泉的声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苾蒭草馥僧祇后,玳瑁盂传古佛先。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僧人的珍重和敬仰,将他们比作供奉佛像的香草和供养佛陀的珍贵器皿,传承古代佛教的智慧和精神。

整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僧人的形象和修行境界,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通过对自然景物、修行环境和道具的描写,深化了对僧人生活和修行状态的描绘。诗词充满了宁静、洒脱和高远的意境,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越。

  • 《四月望再游西湖十首》

    春光陆续委东流,看到湖边安石榴。更与苏堤鸥鹭约,办舟来赏牡丹秋。

  • 《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

  • 《和周正孺坠马伤手》

    平生学道已神完,岂复儿童私自怜。醉坠何曾伤内守,色忧当为念先传。书空渐觉新诗健,把蟹行看乐事全。卖却老骢为酒直,大呼乡友作新年。

  • 《建安陈希周官海南为予致两拄杖其一促节竹其》

    雨渍岚侵藓晕重,石砮楛矢正相同;取从万里鲸波路,来伴三山鹤发翁。雪上有时留醉草,花前随处打残红。化龙径去吾何憾,且与人间作岁丰。

  • 《清湖春早二首》

    楼上春阴覆晓云,一河天净碧沄沄。雨宜不骤风宜细,閒倚阑干看水纹。

  • 《赠曾相士二首》

    抛了儒书读相书,却将冷眼看诸儒。曾生肯伴诚斋否?共个渔舟入五湖。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