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脚西风,渐去去来来,早三之一。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不须待、名品如麻,试为君屈指,是谁层出。
十朝半月,争看搏空霜鹘。
从来别真共假,任盘根错节,更饶仓卒。
还他济时好手,封侯奇骨。
没些儿、_姗勃窣也不是、峥嵘突兀。
百二十岁,管做彻,元分人物。
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早年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着《酌古论》,知州周葵礼爲上客。孝宗干道中婺州以解头荐,补太学博士弟子员,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归。淳熙五年(一一七八),更名爲同,六次诣阙上书,极论时事,爲大臣交沮,不果。孝宗即位,復上书论恢復,不报。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佥书建康府判官,未至官,逾年卒,年五十二。有《龙川集》,今传本已非完帙。事见《水心集》卷二四《陈同甫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三部乐(七月廿六日寿王道甫)》是宋代陈亮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风吹拂着我的脚步,渐渐离去又回来,早晨三分之一。春天的花朵无数,但终究无法与秋实相比。不必等待名品如麻,试试为你屈指一算,看看是谁层出不穷。十个朝代,半个月亮,争相观看搏击空中的霜鹘。从来分辨真假,随意盘根错节,更多的是匆忙。还有那些能够应时的妙手,被封为侯爵的奇才。经过百二十年,管他完全彻底,元分人物。
诗意:
《三部乐(七月廿六日寿王道甫)》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转与人事变迁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西风、春花和秋实等形象,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更替。作者提到了名品如麻和层出不穷的人物,表达了对尘世浮华和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强调了真假之间的辨识和匆忙中的应对。最后,作者以百二十年来衡量人物的长久和价值,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层思考。
赏析:
陈亮的《三部乐(七月廿六日寿王道甫)》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西风、春花和秋实等形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和物是人非的思考。同时,通过提及名品如麻和层出不穷的人物,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和对真实与虚幻的辨识。最后,通过对百二十年的衡量,诗人呈现了对历史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以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和人事的深刻思考,展示了陈亮独特的诗词才华。
凤凰山下凤凰儿,文彩才彰羽翼齐。铁网漫天拦不得,归心已在碧梧枝。
寒姿数片寄突兀,曾作秋山秋水骨。先生应是厌风雷,着向池边塞龙窟。我来池上倾醉尊,半酣书破青烟痕。参差翠缕摆不落,笔头惊怪粘秋云。我闻吴中项容水,邀得将来倚松下。铺却双缯直道难,掉首空归不成画。
白头浪裹叶舟轻,全靠樯桅寄死生。唯有青山无一事,不忧风雨不忧晴。
暝色生平野,乔林动远风。虫鸣古道迥,月白戍楼空。岁月悲欢异,山川今古同。荒城见摇落,未免泣途穷。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