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屈穹庐,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人中龙虎,本为明时而出。
只合是、端坐王朝,看指挥整办,扫荡飘忽。
也持汉节,聊过旧家宫室。
西风又还带暑,把征衫著上,有时披拂。
休将看花泪眼,闻弦□骨。
对遗民、有如皎日。
行万里、依然故物。
入奏几策,天下里、终定于一。
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早年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着《酌古论》,知州周葵礼爲上客。孝宗干道中婺州以解头荐,补太学博士弟子员,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归。淳熙五年(一一七八),更名爲同,六次诣阙上书,极论时事,爲大臣交沮,不果。孝宗即位,復上书论恢復,不报。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佥书建康府判官,未至官,逾年卒,年五十二。有《龙川集》,今传本已非完帙。事见《水心集》卷二四《陈同甫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是宋代陈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小屈穹庐,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小小的屈原,居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只有两间屋子,三顷田地,平凡而勤劳,生活简朴。
人中龙虎,本为明时而出。
在众人之中,有如龙和虎,本应该在明朝得以施展才华。
只合是、端坐王朝,看指挥整办,扫荡飘忽。
然而命运使然,他只能坐在王朝中,观看各种指挥和安排,而自己却身处扫荡和流离之中。
也持汉节,聊过旧家宫室。
他仍然怀揣着忠诚的心,只能在回忆中游历过去的家园和宫殿。
西风又还带暑,把征衫著上,有时披拂。
西风吹来又带着夏日的炎热,他穿上征衫,有时敞开衣襟,感受微风。
休将看花泪眼,闻弦□骨。
不要再用泪水滴湿眼眶,而是用耳朵去聆听琴弦的声音,感受琴音骨髓的震动。
对遗民、有如皎日。
对于流离失所的遗民,他如同明亮的阳光一样照耀。
行万里、依然故物。
即使行走万里,他依然看到了熟悉的一切。
入奏几策,天下里、终定于一。
虽然他提供了几个策略,但最终国家的命运还是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屈原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无法得到发挥和国家命运的无奈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忠诚、坚定和自强不息的赞美。陈亮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抒发了内心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瘅暑严夜装,乘凉蹑危峤。猿依黑林号,鬼闪青炬啸。惊鸟动危叶,吟虫满荒草。泉声远相随,山色近如杳。梦犹风灯前,身已云木杪。浮生固有役,远道何时了?岂惟失寝兴,亦自倒昏晓。恭惟天心仁,颇议民力槁。我怀汉制诏,来慰蜀父老。熙如春台登,沃若时雨膏。须知简书急,勿厌
晚色寒清入四檐。梧桐冷碧到疏帘。小花未了烛花偏。瑶瓮孛堆春这里,锦屏屈曲梦谁边。熏笼香暖索衣添。
何能浣客愁,长夏暮江头。岚远疑无象,潮平似不流。须臾云送雨,荡扬鸟随舟。明年北归去,谈话未应休。
观雪剡溪天下胜,题诗常恨不能奇。未应便许凝之语,此兴何曾有尽时?
双鬓萧条失故青,躬耕犹得养余龄。明时恩大无由报,欲为乡邻讲孝经。
太平时世园亭内,丰稔岁年村落间。情味一般难状处,风烟草木尽闲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