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城置酒,遥望舂陵。
兴与废,两虚名。
江山埋玉气,草木动威灵。
中原鹿,千年後,尽人争。
风云寤寝,鞍马生平。
钟鼎上,几书生。
军门高密策,田亩卧龙耕。
南阳道,西山色,古今情。
《三奠子 同国器帅良佐仲泽置酒南阳故城》是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高城置酒,遥望舂陵。
兴与废,两虚名。
江山埋玉气,草木动威灵。
中原鹿,千年后,尽人争。
风云寤寐,鞍马生平。
钟鼎上,几书生。
军门高密策,田亩卧龙耕。
南阳道,西山色,古今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南阳故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上高城置酒,遥望舂陵,描绘了作者置身高城之上,远眺舂陵的景象。这里的舂陵指的是南阳的舂陵山,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接着,诗中提到了兴与废,两虚名。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和衰败的思考。兴与废是指国家的兴盛和衰败,两虚名则指的是权力和地位的虚幻和无常。
诗中还提到了江山埋玉气,草木动威灵。这里的江山指的是国家,埋玉气表示国家的宝贵资源被埋没,草木动威灵则表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机。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中原鹿,千年后,尽人争。这里的中原鹿指的是南阳地区的鹿,象征着珍贵的资源。千年后,尽人争则表达了人们对资源的争夺和争斗。
诗中还描绘了风云寤寐,鞍马生平,钟鼎上,几书生。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最后,诗中提到了军门高密策,田亩卧龙耕,南阳道,西山色,古今情。这里描绘了南阳地区的军事和农业发展,以及南阳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南阳故城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意义的思索,展现了元好问深邃的思想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