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玉峰头玉帝家。
桥边池上玉横斜。
白头老监今留落,曾领群仙共赏花。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三叠》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刘克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中提到了群玉峰头玉帝家,这是在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宛如玉帝的居所。接着,诗人描述了桥边池上的一块斜躺的玉石,给人一种优雅倾斜的感觉。
在第三句中,诗人提到了一个白头老监,他现在仍然留在这里,曾经和群仙一起赏花。这句话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是仙人们聚会赏花的地方,而老监作为见证者,留下了回忆。
整首诗以玉为主题,通过描绘玉帝家、玉石和玉横斜等元素,展示了玉的美丽和高贵。同时,诗人通过描写白头老监和群仙赏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赞美。
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群玉峰头玉帝家,
桥边池上玉横斜。
白头老监今留落,
曾领群仙共赏花。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美妙,同时表达了对玉的赞美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
录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镜中比并新壮後,风际携扶欲舞时。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往事星移物换,旧游雨冷云沈。真娘墓草几回青,问著寒潮不应。何处芙蓉别馆,依前杨柳离亭。东风吹泪入重局。为唤香魂教醒。
雪气着我屋,鸡肤畏薄衾。春寒竹窗睡,晓梦故乡心。多病妨豪饮,无私称苦吟。小炉炽新炭,卯酒再三斟。
席地赏残红。少驻孤蓬。一春不奈雨和风。雨自无情风有恨,花片西东。云淡远峰浓。绿遍高桐。神仙知在此山中。万古消凝多少事,目尽晴空。
春暖锦棠覆径,夏凉红藕盈池。九蕊东篱绽菊,一花南岸梅枝。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