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课山间种艺诗,自犹不记更谁知。
岂无鼠盗食新笋,曾有凤来栖老枝。
未敢名为真福地,便应唤做小仇池。
篮舆只合村夫举,儿子门生负笈随。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三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克庄。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曾经在山间写过种植艺术的诗,
自己却不记得还有谁知道。
难道没有老鼠偷吃嫩笋,
曾经有凤凰停栖在老树枝上。
虽然不敢称之为真正的福地,
却可以称之为小仇池。
篮舆只适合村夫举起,
儿子们和门生们背着书包随行。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来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山间种植艺术的诗来反思自己的过去,他曾经写过这样的诗,但自己却不记得还有谁知道。这种无人知晓的感觉让作者感到无奈和孤独。
诗中提到了老鼠偷吃嫩笋和凤凰停栖在老树枝上,这是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作者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人生中的起伏和变化。有时候,我们的努力可能被他人忽视,就像老鼠偷吃嫩笋一样。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运,就像凤凰停栖在老树枝上一样。
最后,作者提到了“小仇池”,这是一个地名,但在这里被用作比喻。作者并不敢称自己所处的地方为真正的福地,而是将其称之为小仇池,暗示着这个地方并不完美,有着一些不足之处。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静躁各所好,是非安能辨。声利如我仇,云泉若相勉。寂寂深林中,芳兰自堪搴。
除坛西郊,坎其声鼓。百灵至止,结来作主。秬鬯湛淡,玉斝觩觖。是谓嘉德,神其安留。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杖藜出北郭,山阿延余晖。屏营立高原,霜飚吹我衣。牛羊稍绝迹,聚落灯火稀。顾我岂无家,废置不得归。大田已芜没,故丘人亦非。终当问遗老,何如丁令威。
上封台观静,夕霁景偏清。月下闻禅语,风中有磬声。龙池留古足,雁塔寄余情。借问房前树,东窗忽偃生。
今年季秋与孟冬,余也踏遍黄山峰。归来相对数竿竹,倦锡倚壁雪满屋。送君手捉天台藤,打破子陵滩下冰。欲识君家读书处,只问丹台指月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