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转孤屿,幽蒲漾平波。
回看望佳处,归路逐鱼歌。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三桥诗·右望佳》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湖景色,以及诗人在此间的游览和思考。
诗中描述了一艘轻舟在江上缓缓转动,周围是孤立的小岛,水面上泛起了幽蒲的倒影,形成了平静的波纹。诗人回头望去,看到了一处美景,这个美景引起了他的遐想和思考。他的归途伴随着渔人的歌声,仿佛在追随着游鱼的轨迹。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江湖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江湖景色宁静而美丽,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这个美景,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他在回程中听到渔人的歌声,这个歌声似乎象征着人生的旅程,而游鱼则象征着人生的轨迹。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轻舟转孤屿,幽蒲漾平波。
回看望佳处,归路逐鱼歌。
这首诗词的赏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中通过描绘江湖的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这种描绘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所描述的景色。
2. 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美景,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渔人的歌声和游鱼的轨迹,表达了对人生旅程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 语言的优美和节奏感:这首诗词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节奏,使整首诗词更加动听和韵味十足。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音乐性和美感。
总之,《三桥诗·右望佳》通过描绘江湖景色和诗人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蓬莱高阁凌浮云,天上图书奎壁明。荣河温洛龟龙呈,鲁壁汲冢科半行。森罗万目分纬经,大官供烹集群英。鲁鱼亥豕校雠精,垂签甲乙刻坚珉。怀素无量元崇名,唐兴百年人文成。大盗一炬甚秦坑,碑落人间如碎星,埋没草莽荆棘平。刊刻欲传千万龄,毁灭今与粪壤并。牧童敲击看火生,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南来飞雪如柳花,北归柳花如飞雪。乾坤代仄困羁旋,江山苍莽惊岁月。白云冉冉千里外,滴尽春林子规血。故人回首乱峰青,古堠斜阳照离别。
一痕如掐夕天涯,望转青林出没时。不是山高爱藏月,月光犹嫩怯人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
新芋肥鸡菊正黄,君来定拟醉千觞。田家村巷都相似,须识门前两绿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