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别吾庐去,从今复几回。
宦情真漫尔,世路变悠哉。
事业针千里。
文章水一不。
公田定难必,早拟赋归来。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三月八日挈家赴官常熟》是宋代孙应时的一首诗。这首诗以个人离别和职务变动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未知前途的思考和感叹。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又别吾庐去,从今复几回。
宦情真漫尔,世路变悠哉。
事业针千里。文章水一不。
公田定难必,早拟赋归来。
诗意:
再次离开我的住所,从今以后还会有几次呢。
官场的变幻真是令人茫然,世事的道路变得如此漫长。
事业如针一样长,文学水平却不容忽视。
官田的分配难以确定,我早已计划好回来写赋。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和未知的前途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孙应时面对离别和官场变迁时的心情。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官场的疑虑和迷茫,同时也表达了对事业发展和文学成就的期望。
诗的开头"又别吾庐去,从今复几回",表达了诗人多次离别的感叹和对未来离别次数的疑问,暗示了他对离别的厌倦和对未知命运的困扰。
接下来的两句"宦情真漫尔,世路变悠哉",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变幻莫测的感叹,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官场的虚妄和世事的无常让人感到茫然和迷惘。
之后的两句"事业针千里。文章水一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事业发展的期望和追求。虽然远大的事业像一根长针那样遥远,但诗人依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而"文章水一不"则暗示了诗人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追求,希望能有所突破。
最后两句"公田定难必,早拟赋归来",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担忧和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期许。公田的分配不确定让诗人无法安心,他已经计划好回来写赋,寄托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官场变迁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感叹,同时也透露了对事业和文学成就的追求。通过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一读三四反,人远心茫茫。投编出庭宇,回步影徜徉。长空散白露,暗落点青黄。肃肃晨气动,满地自为霜。
赫蹄之纸,幅不盈咫。字杂众体,诗具二美。不轶不毁,相维天只。意质功伟,有志视此。
久离空向往,重见少相依。款曲论心约,因循与愿违。今逢声气是,但觉鬓毛非。祸患今相问,从此死处归。
一番飞次春风巧,细看工夫。点缀红酥。此际多应别处无。玉人不与花为主,辜负芳菲。香透帘帏。谁向钗头插一枝。
霜雪岩岩百物残。不禁长夜苦漫漫。化工自促归元命,岁德回机养大还。蟠地轴,定天关。玉封琼岛及三山。真仙不管人间世,几见黄尘沧海
终日游山困,今朝始傍河。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鸟语催沽酒,鱼来似听歌。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