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九十更三旬,暗准三旬赚杀人。
未到晓锺君莫喜,暮锺声里已无春。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三月晦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三月的最后一天,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光已经过去了九十个夜晚,再过三十个夜晚,就是三月的最后一天。这个时候,天色暗淡,正是杀人的好时机。虽然还没有到天亮的时候,但请不要高兴,因为在夜晚的钟声中已经没有了春天的气息。
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作者通过描绘三月的最后一天,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的特性。春光九十个夜晚的流逝,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作者用“暗准三旬赚杀人”这样的形象语言,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残酷,暗示人们应当珍惜时间,抓住当下。
整首诗以春光的消逝为线索,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的“晓锺”和“暮锺”象征了时间的流逝,而“春”则象征了生命的美好和活力。作者通过对时间和春天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抓住当下,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比也给人以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和反思。
蛰龙道已成,升降得自在。渊无百尺深,窍穴通沧海。
六桥箫鼓日喧天,谁料年来渐索然。兴废荣枯都不识,一家活计一渔船。
凤山日日滃非烟,剩得三春雨露天。棠坼浅红酣一笑,柳垂淡绿困三眠。
林上梨花雪压枝,独攀琼艳不胜悲。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且恋残阳留绮席,莫推红袖诉金卮。腾腾战鼓正多事,须信明朝难重持。
我家于豳,自我先公。伊我承绪,敢有不同。今狄之人,将土我疆。民为我战,谁使死伤。彼岐有岨,我往独处。人莫余追,无思我悲。
楼上坐见九子峰,翠云赤日光溶溶。有时朝昏变疏密,八峰和烟一峰出。有时风卷天雨晴,聚立连连如弟兄。阳乌生子偶成数,丹凤养雏同此名。日日遥看机已静,未离尘躅思真境。子明龙驾腾九垓,陵阳相对空崔嵬。玉浆瑶草不可见,自有神仙风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