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今修禊,群贤胜会稽。
盛筵陪玉铉,通籍尽金闺。
波上神仙妓,岸傍桃李蹊。
水嬉如鹭振,歌响杂莺啼。
历览风光好,沿洄意思迷。
棹歌能俪曲,墨客竞分题。
翠幄连云起,香车向道齐。
人夸绫步障,马惜锦障泥。
尘暗宫墙外,霞明苑树西。
舟形随鹢转,桥影与虹低。
川色晴犹远,乌声暮欲栖。
唯馀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刘禹锡,博通子史百家,精于医,有《传信方》二卷(《宋史·艺文志》六),已佚。事见《过庭录》。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饮…十二韵》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乐天、河南李尹、裴令公一起在洛水上举行禊祭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饮…十二韵
洛水下修禊,众贤胜会稽。盛宴陪玉铉,通籍尽金闺。波上仙妓舞,岸边桃李盈。水中嬉戏的人们像鹭鸟一样婉转,歌声与黄鹂的啼鸣交织。欣赏美景,迷醉于沿途的风景。划船的人们能够即兴演唱美妙的乐曲,文人们则竞相写下诗篇。翠绿的帐幕连绵起伏,香车们齐聚在道路上。人们夸赞着绫锦步障的华丽,但也遗憾马匹沾染了泥泞。尘土飞扬,宫墙外面一片霞光璀璨,宫庭树林在西边清晰可见。船的形状随着白鹭的飞舞而转动,桥的倒影与彩虹低垂。洛水的颜色依然清澈明亮,乌鸦的叫声暗示夜幕将降临。唯有踏青的伴侣们仍在等待着月亮,他们在魏王堤上。
这首诗以洛水上举行的禊祭为背景,通过描绘洛水的美景和禊祭的盛况,展示了唐代春日的欢乐氛围和文人雅士的游乐情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水上的神仙妓女、岸边的桃李花、鹭鸟的振翅嬉戏、黄鹂的歌唱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日的喜庆和活泼。
诗的意境流畅自然,通过描绘景物和人物的细节,给读者带来了一幅春日禊祭的生动画面。同时,诗中也融入了文人雅士的情怀和才情,他们在船上即兴演唱乐曲,竞相写下诗篇,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景物的赏析能力。
松窗永日度冰颸,坐觉清阴寸寸移。境静故应閒可乐,形臞犹有闰相随。尘埃末路思千里,风露何年饱一枝。百岁穷通吾自了,闭门长咏子桑诗。
杖屦东风欲滥巾,小舟重泊一亭春。醉看梅月无新语,老与溪山作故人。意气不惊双白鬓,功名忍负百年身。我来又续题诗柱,敬为刘郎细拂尘。
淑女云亡久,哀丘尚著名。九原谁可作,千载或如生。青骨何时化,荒榛此地平。空馀图谍在,不复启佳城。
难得雪成持,不标风无赖。生来避闹蓝,行不超色界。
满甑熟炊无米饭,半途长接不来人。但持此语诸方去,博得知音一笑新。
扫残竹径随人坐,凿破苔矶到处棋。一水楼台开晓镜,万山花木领先春闱。雪中便有回舟兴,林下岂无烧笋时。莫待东风吹柳絮,眼穿笼鹤绕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