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徘徊倚寺门。
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慈恩春色今朝尽,
尽日徘徊倚寺门。
惆怅春归留不得,
紫藤花下渐黄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和留恋之情。诗人在慈恩寺门前徘徊整天,把握不住春天的流逝,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无奈。当紫藤花下的夕阳渐渐西沉时,诗人对春天的离去感到更加沉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感叹和无法挽留的遗憾之情。整首诗词通过描述春天的消逝和黄昏的落幕,抓住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光阴荏苒的深切感受。
首句“慈恩春色今朝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已经到了尽头,给人一种春天即将离去的感觉。接着,诗人以“尽日徘徊倚寺门”形容自己整天徘徊在寺门前,表达了他对春天逝去的怅惘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通过对春天的离去的再次强调,增加了诗词的悲凉氛围。诗人的心情在春光渐渐消退的背景下更加沉重,他深感春天的离去是无法挽留的,与此同时,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脆弱。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寄托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和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之情,展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生命短暂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何处画功业,何处题诗篇。麒麟高阁上,女几小山前。尔后多少时,四朝二十年。贼骨化为土,贼垒犁为田。一从贼垒平,陈蔡民晏然。骡军成牛户,鬼火变人烟。生子已嫁娶,种桑亦丝绵。皆云公之德,欲报无由缘。公今在何处,守都镇三川。旧宅留永乐,新居开集贤。公今在何官,被衮
归舟一夜泊浯溪,晓雨丝丝不作泥。□石苍崖访遗刻,更磨苔藓为留题.
东荡百顷宽,满荡莲结花。孤村莲荡西,茅茨吾所家。年年红紫尽,为春留芳华。酒船堕云锦,歌棹凌瑞霞。只今乡闾梦,不道身风沙。把花但三嗅,对酒长咨嗟。
轺车故国世应稀,昔日书堂二纪归。手植松筠同茂盛,身荣金紫倍光辉。入门邻里喧迎接,列坐儿童见等威。却对芸窗勤苦处,举头全是锦为衣。
筍舆踏瘦石,挥汗日亭午。山断忽眼明,人家住溪浒。解衣近绿阴,隔枝鸟相语。好风送凉来,坐久失畏暑。潭潭一水绿,可以浣尘土。樵歌响空谷,渔艇散前浦。丘壑太寂寥,从俗只自苦。征夫问前途,欲往空顾伫。
白布裙襦雪满颠。携扶伛偻拜车前。皆言庾氏相因粟,犹是君侯不饮泉。自昔活民须有备,即今去客愧无权。愚公老矣痴如故,长把心灯望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