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浓二三月,气候不作春和柔。
白昼炎炎若盛夏,半夜凄凄如老秋。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干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三月十一夜纪候》是宋代诗人陈淳所作,描绘了三月十一夜的气候变化。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光正浓二三月,
气候不作春和柔。
白昼炎炎若盛夏,
半夜凄凄如老秋。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季的气候变化为主题,通过对春天三月十一夜的描写,表现了气候的反常和变幻。首两句描述了春光明媚,但气候却不如春和柔顺,暗示了一种不协调的感觉。第三句描绘了白天的酷热,炎炎如同盛夏,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与传统春天的温暖、宜人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以凄凉的意象描绘了半夜的景象,犹如老秋般寒凉,更加突出了气候的异常和转变。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气候的形容,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以及人们对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和困扰的感受。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描写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展现了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的感悟。整首诗情感丰富,给人以凄凉、热烈、突兀的感觉,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意境,通过对气候的刻画,使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多变和无常产生共鸣。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变化,并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敏感和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化工收拾芳菲,晕酥翦彩迎春禊。江山影里,泰阶星聚,重寻古意。曲水流觞,晚林张宴,竹边花外。倩飞英衬地,繁枝障日,游丝驻,羲和旆。云避清歌自止。放一钩、玉沈寒水。西园飞盖,东山携妓,古今无愧。闻道东君,商量花蕊,作明年计。待公归,独运丹青妙手,忆山阴醉。
沣水店头春尽日,送君上马谪通川。夷陵峡口明月夜,此处逢君是偶然。一别五年方见面,相携三宿未回船。坐从日暮唯长叹,语到天明竟未眠。齿发蹉跎将五十,关河迢递过三千。生涯共寄沧江上,乡国俱抛白日边。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醉悲洒泪春杯里,吟苦支颐晓烛前。
老屋柴门树打头,青山屋后水自流。受书十日九逃学,恨不先生命牧牛。
妾身期不嫁,至老养双亲。何意赵威后,殷勤问使人。
閒携羽客访灵岩,岩透山光秀泼蓝。星使未来邨馆近,为师终日绊征骖。
细推今古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汉武玉堂人岂在,石家金谷水空流。光阴自旦还将暮,草木从春又到秋。闲事与时俱不了,且将身暂醉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