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脚融晴晚气暄,睡余初觉薄罗便。
如何柳絮沾泥处,暖似槐阴转午天。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三月四日骤暖》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日脚融晴晚气暄,
睡余初觉薄罗便。
如何柳絮沾泥处,
暖似槐阴转午天。
中文译文:
三月四日,阳光温暖,晚间的气温也逐渐回暖,
醒来时感觉被薄罗绸衣轻轻覆盖。
柳絮沾着泥土,展示它们的幸福之处,
温暖如同槐树阴凉转瞬成为午后的阳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三月四日的初春景象。作者范成大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温暖的气候和自然景物的变化。首两句表现了白天和夜晚的气温变化,以及作者从睡梦中醒来时感受到的薄罗绸衣的柔软触感,传达出初春温暖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柳絮沾泥的情景,柳絮是柳树开花后飘落的细小絮状物,它们沾上了泥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种情景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春天带来的温暖与美好。
最后两句通过对槐树阴凉和午后阳光的对比,将温暖的感觉进一步加强。槐树的阴凉是清凉宜人的,而午后的阳光则更加温暖炽热,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中的温暖感更加强烈。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初春时节的温暖和生机,传递出一种宜人的春日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手种五色蕉,意待听秋雨。南风扇旱日,破叶萎不举。滂沱未终夕,绿润遽如许。秋色入书帏,已觉青鸾舞。
朝止阊阖宫。暮蔂清都阙。腾盖隐奔星。低銮避行月。九疑纷相从。虹旌乍升没。青鸟去复还。高唐云不歇。若华有余照。淹留且晞发。
春日山居好,春来不问深。柳能同燕舞,莺解代花吟。有酒家闲去,无诗客莫寻。卖田强免役,何必苦劳心。
下水风帆势若浮,雪深且向贵池留。两三渔艇有歌送,咫尺仙家无分游。剑削山棱云气直,镜涵江影日光流。神驰杜牧题诗处,客里光阴别是愁。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文者道之器,诗者文之精。世儒失本原,谓以一枝鸣。仆昔颇好学,不与时俗并。始求为已事,中胡济物情。静与古月俱,动与秋阳行。先圣此从容,风流被后生。身世两相违,淹留竟何成。一丘聊自适,万化争逢迎。天地露根柢,动植陈性情。日月显处妙,鬼神隐中明。老佛既恍惚,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