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马勿唾面,长鱼无损鳞。
辱马马毛焦,困鱼鱼有神。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荡荡万斛船,影若扬白虹。
起樯必椎牛,挂席集众功。
自非风动天,莫置大水中。
烈士恶多门,小人自同调。
名利苟可取,杀身傍权要。
何当官曹清,尔辈堪一笑。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三韵三篇》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以平仄和韵脚的方式划分为三段。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贵的马儿,不要被人吐口水;
美丽的鱼儿,不要被人剥去鳞片。
骂马的人,马毛都烧焦了;
困住鱼的人,鱼儿还有神采。
你看那些高尚的士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
波澜壮阔的万斛船,影子如同扬起的白色彩虹。
竖起帆杆必须用牛的力量,悬挂席子是集众人之功。
若不是风震动天空,就不要将大水安置其中。
烈士们的仇恨众多,小人们自相呼应。
名誉和利益若是可以获得,就会牺牲生命迎合权贵。
何时才能让官场变得清明,你们这些人也只能引人一笑。
诗意和赏析:
《三韵三篇》表达了诗人杜甫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感慨。整首诗采用了对仗的韵脚和平仄的节奏,使得诗意更加凝练且朗朗上口。
首段以高贵的马和美丽的鱼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贵族和平民的不同待遇感到不满。贵族侮辱马和美丽的鱼,对待他们的态度不公,骂马者马毛焦,困鱼者鱼有神,反映了社会中强者欺凌弱者的现象。
次段描写了高尚的士人不愿屈服于权贵,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波澜壮阔的万斛船和扬起的白虹则象征了士人的抱负和追求。起樯必椎牛,挂席集众功,强调了士人不屈不挠的品质和集体努力的力量。
末段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烈士们因为对仇敌的恨意而众多,而小人们则相互串通,说明了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同流合污的现象。名利之心可以驱使人们去迎合权贵,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诗人希望能够有清明的官曹,期望社会能够清洁,权贵和小人的阴谋诡计也只能引人一笑。
总体而言,这首诗揭示了杜甫对社会黑暗面的深切关注,以及他对高尚品德和清正廉洁的人们的赞美。通过富有寓意的比喻和形象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性、权力和道德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