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扫地花(双调)》

晓阴翳日,正雾霭烟横,远迷平楚。
暗黄万缕。
听鸣禽按曲,小腰欲舞。
细绕回堤,驻马河桥避雨。
信流去。
想一叶怨题,今在何处。
春事能几许。
任占地持杯,扫花寻路。
泪珠溅俎。
叹将愁度日,病伤幽素。
恨入金徽,见说文君更苦。
黯凝贮。
掩重关、遍城钟鼓。

作者介绍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扫地花(双调)》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周邦彦。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阴云笼罩着太阳,雾气弥漫在空中,远方迷离着平原和楚地。暗黄色的花瓣千丝万缕。我听到鸣禽按照曲调歌唱,看到一个身材修长的女子欲要起舞。曲径细绕回环堤岸,我驻足在河桥上避雨。流水无情地向前流去。我想起曾经写下的那首怨诗,现在它在哪里呢?春天的事情有多少?我任凭占卜的地卜者拿着酒杯,扫花寻找前路。泪珠溅在祭坛上。我叹息着度过愁苦的日子,心情病痛而宁静。我恨不得投入黄金徽章之中,听说君主文君更加苦恼。忧伤凝聚着。重重城门关闭,城中的钟鼓遍地敲响。

诗意和赏析:
《扫地花(双调)》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色,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中的清晨景象是阴云密布、雾气弥漫的,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困惑。作者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痛苦和困顿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一片暗黄色的花瓣,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这些花瓣象征着人生中的细枝末节和纷杂琐碎,作者在其中寻找着前行的方向和希望。

诗中提到了鸣禽按曲唱歌,以及一个欲要起舞的女子。这里通过描写动物和人物的活动,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思索。他想起自己曾经写下的一首怨诗,思考着那些记忆和感受现在是否还存在,而春天的美好又有多少。

诗的末尾,作者借助扫花和寻路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中痛苦和困境的反思。他希望能够摆脱困扰,寻找新的出路。

整首诗以景写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困惑和对美好的渴望。同时,通过意象的运用和细腻的描写,使诗词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

  • 《夏初醴泉南楼送太康颜少府》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 《句》

    国香不欲论家谱,合姓孙枝作郑花。

  • 《即事四首》

    墙角新开白版扉,时寻樵牧弄烟霏。代耕岂若收躬稼,赐帛可如出自机。湖海浪游今已倦,山林独往未全非。百年只愿身强健,长为慈亲负米归。

  • 《晓枕》

    群儿欺老少陵穷,口燥唇乾发漫冲。颠沛须臾犹执礼,古来惟有一高共。

  • 《并州道中》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 《首尾吟》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喜时。名在士人当盛世,生於中国作男儿。良辰美景忍虚废,骤雨飘风无定期。过此焉能事追悔,尧夫非是爱吟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