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庭荫碧,遇骤雨疏风,剩红如扫。
翠交径小。
问攀条弄蕊,有谁重到。
谩说青青,比似花时更好。
怎知道。
□一别汉南,遗恨多少。
清昼人悄悄。
任密护帘寒,暗迷窗晓。
旧盟误了。
又新枝嫩子,总随春老。
渐隔相思,极目长亭路杳。
搅怀抱。
听蒙茸、数声啼鸟。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王沂孙:汉族,生于会稽,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经常与周公谨、唐玉潜等人相倡和,著有词集《花外集》。
至元年间,为庆元路学正。
他虽做了元朝的官,心理却很复杂,在他的词中,也仍有许多是写故国之思的。只是这种情绪,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宋王朝的怀念或民族意识,而是同世事无常、兴亡盛衰不由人意的沧桑感融合在一起,同时又渗透了个人在历史巨变中无可奈何、只能听任摆布的凄凉感。在写作手法上,他比周密、张炎写得更隐晦、含蓄,常常借甲咏乙,借此喻彼,看上去大多只是咏物、写景以及写男女恋情,而在隐隐约约之间,用些特殊的笔法,暗示词中埋藏得很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如《眉妩·新月》中“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齐天乐·萤》中“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天香·龙涎香》中“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等,都是如此。其中《齐天乐·蝉》借蝉咏怀,叹息岁时变迁的无情,自述“清高”、“凄楚”,最为人称道。正由于王沂孙是以深隐的笔法抒发复杂的情感,所以词的结构特别地曲折,语言也特别地精细。
王沂孙生年在周密之后,张炎之前。据其《淡黄柳》词题,沂孙于咸淳十年(1274),与周密别于孤山。次年,周密游会稽,相会一月。景炎元年(1276)冬,周密自剡还会稽,二人又复聚别。景炎三年(1278)在越与李彭老、仇远、张炎等赋《天香》诸调,编为《乐府补题》一卷。至元二十三年(1286),沂孙在杭,与徐天佑、戴表元、周密等十四人宴集于杨氏池堂。二十四年,周密得《保母贴》,王沂孙题诗,在赵孟奚谷丁亥(1287)八月跋之后,鲜于枢戊子(1288)再观之前。夏承焘《周草窗年谱》云:“沂孙殆少于草窗,长于仇远,若生于淳佑、宝佑间,卒年才四十左右耳。”。
王沂孙最工于咏物。他现存64首词,咏物词即占了34首。在宋末词人中,王沂孙的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他的咏物词的特点,一是善于隶事用典,他不是直接描摹物态,而是根据主观的意念巧妙地选取有特定含意的典故与所咏之物有机融合,使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相互生发。这就是清人周济所说的:“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二是擅长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用象征性的语言将所咏之物拟人化,使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因而他的词往往被认为有深远的寄托。如著名的《眉妩·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谩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华影。
词中无法补圆的新月,寄托着词人在宋室倾覆后复国无望的深哀巨痛。而另一首《齐天乐·蝉》所咏的“枯开阅世”而“独抱清高”的蝉,则是遗民身世和心态的写照。
王沂孙词,前人评价甚高,尤其是清中叶以后的常州词派,更是推崇备至。其词艺术技巧确实比较高明,将咏物词的表现艺术推进了一大步,但词境狭窄,词旨隐晦,也是一大缺陷。至于情调低沉,情思缺乏深度和力度,则是与他同期同派词人的通病。
《扫花游(绿阴)》是宋代诗人王沂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庭荫碧,遇骤雨疏风,剩红如扫。
翠交径小。问攀条弄蕊,有谁重到。
谩说青青,比似花时更好。怎知道。
□一别汉南,遗恨多少。
清昼人悄悄。任密护帘寒,暗迷窗晓。
旧盟误了。又新枝嫩子,总随春老。
渐隔相思,极目长亭路杳。搅怀抱。
听蒙茸、数声啼鸟。
诗意和赏析:
《扫花游(绿阴)》描绘了一个庭院中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开篇以小庭荫碧的景象为背景,突然遭遇骤雨和疏风,使得景物中剩下的红花也如同被扫掉一般。绿色的交错小径引人入胜,诗人询问攀援树枝上的花蕊,不知有谁会再重回这里。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花朵是否会再次绽放的疑虑。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谈及青青之色,认为此时的景色比花开时更加美好。然而,他也自问如何能够确定这一点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变迁的不确定性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诗人离开汉南的情景,他留下了很多遗憾和不舍。白天人们静静无声,只听得帘帷被风轻轻拂动,窗外的黎明映照着朦胧的光影。旧时的承诺被误解,而新的生机与春天一同老去。渐渐地,相思之情变得遥远,诗人凝视着远方长亭的路,却看不见尽头。内心的波澜被搅动,诗人倾听着茂密树林中几声啼鸟的鸣叫。
整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诗人对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雨后的庭院和花朵的凋零,以及对青青之色的思考,表达了人生变迁中的无常和美好事物的短暂。整首诗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王沂孙独特的才情和感慨。
逍遥近南畔。长啸作悲叹。
却月枝横淮海初,水曹句法到西湖。横枝影瘦池清浅,奇绝何人作画图。
榴花才放客辞家,客里因循见菊花。独坐西楼对风雨,天寒犹自着轻纱。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雨后人家菜麦香,旋涡流水乱横塘。青春未有阑珊意,付与游人处此忙。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主人故相问,惭笑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