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急水摇石,野僧蹑石度。
寒流漾笠影,历险无窘步。
仆夫后岭来,木末迹樵路。
苍茫盼精蓝,惨澹没烟雾。
忆昔山中行,顾瞻歌陟岵。
今犹梦见之,觉乃忘其故。
画师从何知,展玩失毫素。
怅然渺予怀,江乡碧云暮。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僧过涧图》是宋代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跨过涧水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心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险与追求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中的溪水湍急,颠簸着周围的石头,野僧踏着石头过涧。在这冰冷的流水中,僧人的帽子倒映出波澜起伏的影子,他勇敢地历经险阻而不畏困难。同时,诗中提到了一位仆人跟随着僧人,留下了木棍的痕迹。远望着苍茫山脉的蓝色,景色凄凉,没有烟雾的遮掩。
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山中行走的时光,回头望着曾经歌唱和攀登过的险峰。如今,这些景象仿佛只是一场梦境,唤醒后却忘记了其中的来由。画师又是如何了解这些曾经的经历,展现出如此细腻的描绘呢?作者感到无限忧伤和迷茫,江乡的碧云在黄昏中渐渐模糊起来。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的描写,表达了追求与历险的主题。僧人跨越涧水,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理想和目标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和考验。他们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克服困难,才能达到目的地。诗中的山水景色暗示了人生的辽阔和无限可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的回忆和迷茫的情感。
整首诗的意境清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物心境的交融。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险与追求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共鸣和启迪。
春闺寂寂掩苍苔。风雨卷春回。拟写碧云心事,笔头无句安排。灯昏酒冷,愁牵梦引,直似秋怀。料得酴*知我,枕边时有香来。
赵公邀,吃水饭。颗颗珍珠,料料灵芝蔓。食就圆明生园苑。开阐琼花,不作凡躯楦。合三光,分四宪。壮起精神,宝鼎童儿健。五色霞光同一建。此则充盈,得得平生愿。
春风狂似虎,春浪白于鹅。柳密藏烟易,松长见日多。石崖采芝叟,乡俗摘茶歌。道在无伊郁,天将奈尔何。
北苑传呼陛楯郎,东夷初识令君香。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航。宣劝不辞金碗侧,醉归争看玉鞭长。锦囊诗草勤收拾,莫遣鸡林得夜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拄杖子不仁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四圣六凡为刍狗。化育春阳照妪前,摧残霜雪凭陵后。截鹤续凫,折衡剖斗。力尽神疲困壁根,笑破他人口。
把作一片画,晴阴浑不同。不知谁是画,伫立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