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峰前老禅叔,搜罗风月归岩谷。
胸中有句吐无声,写作生绡三四幅。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僧画》是一首宋代华岳创作的诗词,描绘了一位老禅师在万景峰前的景色中创作画作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僧画》中文译文:
万景峰前老禅叔,
搜罗风月归岩谷。
胸中有句吐无声,
写作生绡三四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位老禅师在万景峰前的景色中创作画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和抒发。禅师在山峰前找寻灵感,搜罗自然界的风景和美景,将它们带回到深山峡谷中的禅室中。他心中有许多感悟和领悟,但却无法言语表达,只能通过绘画作品来表现。
诗中的“胸中有句吐无声”一句,表达了禅师内心丰富的情感和思考,但他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能通过绘画来传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无声的表达方式,更能体现禅宗追求静心、超越言语的精神。
最后两句“写作生绡三四幅”,描述了禅师在禅室中创作画作的情景。他用心灵和笔触描绘出三四幅精美的画作,将自己对自然景色和内心境界的领悟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这些画作或许是禅师对禅宗思想的诠释,也可能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表达。
《僧画》通过景色描写和禅师创作画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禅宗思想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的禅师以无声的方式,通过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感悟和领悟,展现了超越言语的美学境界,体现了禅宗的精神和艺术的力量。
保塞平淮亦数勤,当时佐命几元臣。不知谁紊云台次,却作中兴第二人。
苍苍竹林暮,吾亦知所投。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遂解尘中组,终南春可游。
敕过鸾台凤阁来,清晨初拆驿书开。绣箱香案迎门拜,身著朝衫止此回。
入腊甫目兹,得雪殊不晚。凝寒祛厉气,积润滋麦本。清兴浩无极,步屐忘足蹇。扣门呼石交,颈缩语犹謇。挟携事登眺,南去还北及。所向游目碍,窘若虎就圈。归来漫塘上,四望与天远。蓑重渔舟归,烟横樵舍饭。棱层敞瑶池,璨烂开琼苑。玉龙拥寒城,银海迷叠巘。颇喜漫翁贫,览富
滔滔江汉流,到海不复返。千里得所归,中复厌婉婉。在昔枉绥授,驾言不辞远。谁知三周御,却道羊肠坂。芬芳空自持,白日忽已晚。
四十修真学道,金鱼要换金丹。龟龄鹤算不知年。行满身冲霄汉。此事希夷玄奥,功参造化难言。眼前有药耀山川。好把元阳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