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山庵感旧》

短桥横涧有粗庐,俨立苍髯六丈夫。
长忆儿时弄泉石,谁令学宦走江湖。
泠风试作琴三叠,凉月还须酒一壶。
杖屡无忘数来往,不妨樵路小崎岖。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山庵感旧》是宋代孙应时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然山水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经历的回忆。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短桥横涧有粗庐,
俨立苍髯六丈夫。
长忆儿时弄泉石,
谁令学宦走江湖。
泠风试作琴三叠,
凉月还须酒一壶。
杖屡无忘数来往,
不妨樵路小崎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间的庵院景象,诗人回忆起儿时的游玩场景,又表达了对学宦生涯和江湖经历的思考。诗人以自然景色和个人经历为切入点,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旧之情。

诗的开篇写道:“短桥横涧有粗庐,俨立苍髯六丈夫。”描绘了山庵前有一座短桥横跨在涧谷上,庵内有一座简陋的住所,似乎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苍髯男子威严地立在那里。这种景象充满了山野间的宁静和朴素,给人一种淳朴自然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自己儿时的游玩情景:“长忆儿时弄泉石,谁令学宦走江湖。”诗人在山庵中玩耍,弄着泉水和石头,但不知什么时候就离开山庵,踏上了学宦和江湖之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恋和对成长经历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曾经失去的自由和纯真的留恋之情。

接着,诗人写道:“泠风试作琴三叠,凉月还须酒一壶。”诗人在山庵中感受清凉的风,试着弹奏起琴音,寂静的夜晚,一轮凉月照耀下,需要一壶美酒相伴。这里通过音乐、风和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寥和对自然的共鸣,也体现了诗人对寻求心灵慰藉和宁静的愿望。

最后两句写道:“杖屡无忘数来往,不妨樵路小崎岖。”诗人手持拐杖,屡次往来于山林之间,不妨选择崎岖的樵路。这里表达了诗人无论经历怎样的艰辛和曲折,都不忘对山林间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认为即便道路崎岖,也值得勇往直前。

《山庵感旧》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庵的景象,通过回忆儿时的游玩和对人生经历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诗中既有对纯真时光的怀恋,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追求。通过描绘山庵和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宁静、自由和内心安宁的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真谛。

  • 《满庭芳》

    问修行,家住坐,金木水相当。中起火,五事并施张。许神仙全气爽,都是、绝尽嵩荒。原正,传妙用,雨液味堪尝。浆。频做作,通琼路,显现嘉祥。金丹、真耀莹,彩辉光。兀腾腾渺邈,游处、声韵琅琅。辰见,人得得,出自满庭芳。

  • 《大梁送友人东游》

    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雁已多南去,蝉犹在此闻。圣朝无谏猎,何计谒明君。

  • 《拟古八首》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往事云雨散,积意如山丘。圣人已为土,土复成海流。曷为梦寐中,常见孔与周。

  • 《送丰稷》

    桃花染破南山青,汉江此时春水生。客舟相语人夜起,劲橹乱江群雁声。之君飘泊动归思,告我举装千里行。闳材壮思风雨发,绿鬓少年冰雪清。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精微自得有天质,操行秀出存乡评。嗟从薄禄困流滞,能诱鄙俗销纷争。弦歌躬劝士强学,田里堵安人力耕。

  • 《望江南(霜天有感)》

    山又水,云岫插峰峦。断雁飞时霜月冷,乱鸦啼处日衔山。疑在画图间。金乌转,游子损朱颜。别泪盈襟双袖湿,春心不放两眉闲。此去几时还。

  • 《摸鱼儿》

    卷绣帘、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绿。对小池闲立残妆浅,向晚水纹如縠。凝远目。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倚阑不足。看燕拂风帘,蝶翻露草,两两长相逐。双眉促。可惜年华婉娩,西风初弄庭菊。况伊家年少,多情未已难拘束。那堪更趁凉景,追寻甚处垂杨曲。佳期过尽,但不说归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