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天滕六勇如貔,移下琼台扑凸奇。
老尽青山真是幻,从渠白战更无诗。
冯阑且喜明双目,嘶骑宁愁到十眉。
羔酒不妨敲竹韵,园林正好乐清时。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和林治中雪诗五首》是宋代郑清之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描绘了冬天下雪的景象,以及诗人对雪景的感慨和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擘天滕六勇如貔,移下琼台扑凸奇。
二、老尽青山真是幻,从渠白战更无诗。
三、冯阑且喜明双目,嘶骑宁愁到十眉。
四、羔酒不妨敲竹韵,园林正好乐清时。
这些诗词表达了以下几个主题和诗意:
1. 雄伟壮丽的景象:诗中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壮丽景象,用词犀利而有力,比喻雪花如同滕王阁上舞动的英勇士兵,从高处飘落下来,给人以震撼之感。
2. 光景如幻:诗人表示青山老去,实则是幻影一场。这里通过对青山的描绘,表达了岁月更迭、万物变化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
3. 忧愁与喜悦:诗人冯阑感到喜悦,因为他的双眼还保持明亮,没有受到岁月的摧残。但他骑着嘶叫的马,仍然愁眉不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的忧虑。
4. 乐享时光:诗人提到羔羊宴会和竹林,传达了欢乐和享受生活的情感。诗人认为园林的景色和时光正好适宜,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
这组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欢乐的追求。这些意象和情感通过优美的语言和隐喻手法相互交织,传递给读者深远的思考和感受。
云蔽天,雪欺树。山径之蹊断来去,飞花扑面朔风吼。儿把牛索藏袖,拥鼻冲过缩其脰。茅芦咫尺且忍寒,儿归附火牛系栏。
泽国来游岂厌重,羁孤怀感自无穷。雁声不到歌楼上,秋色偏欺客路中。宿寺梦回莲叶雨,渡江衣冷荻花风。谁怜未得青云志,琴剑年年西复东。
夜雨平阶滴,寒灯照幔孤。未生灵运草,先据惠施梧。千里徒伤目,三年欲变儒。回肠啼络纬,远恨送襜褕。怨曲传繁瑟,悲歌缺唾壶。此中如借问,掩鼻愿操觚。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归心不可夺,千里故园春。及见市朝事,却思江海人。烟波方得伴,松月定为邻。愿结虎溪社,休休老此身。
边城灯火净胡笳,擐甲谁堪问室家。南北汛头重夹寨,东西河口对浮槎。霜凋木叶清威远,日压扶桑映觉华。却羡庭松饶古意,虬枝不下暮栖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