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庭独闲步,夜色方湛然。
丹阁已排云,皓月更高悬。
繁露降秋节,苍林郁芊芊。
仰观天气凉,高咏古人篇。
抚己亮无庸,结交赖群贤。
属予翘思时,方子中夜眠。
相去隔城阙,佳期屡徂迁。
如何日夕待,见月三四圆。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善福精舍秋夜迟诸君》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漫步于善福精舍广庭的情景,观赏着月亮,思念远方的朋友,并表达了对古人文学的景仰和对自己境况的满足。
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广庭独闲步,
夜色方湛然。
丹阁已排云,
皓月更高悬。
繁露降秋节,
苍林郁芊芊。
仰观天气凉,
高咏古人篇。
抚己亮无庸,
结交赖群贤。
属予翘思时,
方子中夜眠。
相去隔城阙,
佳期屡徂迁。
如何日夕待,
见月三四圆。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人在秋夜闲步于禅院广庭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安静、宁静的秋夜氛围和对大自然、古人的景仰之情。诗中的广庭有悠闲宁静之意,夜色湛然,形容着夜晚的宁静与明净。丹阁遥思对望,月亮高悬,给人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繁露降临,标志着秋天已经到来,苍林郁郁,表现出大自然的丰盛和充实。
诗人仰观天空,感到秋天的凉意,引起他对古人文学的追思和咏史之情。他对自身的状况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可去忧虑,因为他已经收获了许多有智慧的朋友。他希望在此时感叹他失去了与远方朋友的交往和欢聚的机会,他渴望再次与他们共享美好时刻。尽管相隔遥远,但他仍然期待着他们的再次相聚。
整首诗以秋夜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与朋友们交流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古人文化的钦佩和对自己境况的满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韵律,这首诗传递出一种宁静、祥和和温馨的秋夜氛围,引发读者对大自然和友谊的思考和感悟。
颠风吹雨过吴川,极浦亭前望远天。有路可通环屿外,无山堪并首阳巅。溪云起处潮初长,夜月高时人未眠。异日北归须记取,平芜尽处一峰圆。
一著谗书未快心,几抽胸臆纵狂吟。管中窥豹我犹在,海上钓鳌君也沈。岁月尽能消愤懑,寰区那更有知音。长安冠盖皆涂地,仍喜先生葬碧岑。
蛟龙窟宅初无底,神禹难穷浅与深。好把凝流消息子,沛然为雨活丛林。
夹水松篁,一天风露,觉来身在扁舟。桂花当午,雪卷素光流。起傍蓬窗危坐,飘然竟、欲到瀛洲。人世乐,那知此夜,空际列琼楼。休休。闲最好,十年归梦,两眼乡愁。谩赢得、萧萧华发盈头。往事不须追谏,从今去、拂袖何求。一尊酒,持杯顾影,起舞自相酬。
迟日温风护海棠,十分颜色醉春妆。天公已许晴教好,说与鸣鸠一任忙。报事碧鸡坊里来,今年花少似前回。笙簧冷落遨头病,不著梁州打不开。
有叟匿姓名,自号为潜夫。潜身在云泉,潜心入虚无。身心俱已潜,质直反若论。智者谓之智,愚者谓之愚。愚智自彼异,潜夫未曾殊。陶陶乐天和,任性何曾拘。宗儒述孟轲,好道注阴符。虚堂踞高台,往往谈浮图。漫衍虽无家,大方贵无隅。俗人每侧目,订之为狂徒。素隐而行怪,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