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谈长生,禅子论寂灭。
二子互出奇,生灭孰判别。
吾侪守黄卷,生理知犹劣。
惟当一以贯,无问亦无说。
《山居杂诗九十首》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探讨了人生的哲学问题,包括长生与寂灭、生与灭的辨别,以及修行者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以下是对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居杂诗九十首
道人谈长生,
禅子论寂灭。
二子互出奇,
生灭孰判别。
吾侪守黄卷,
生理知犹劣。
惟当一以贯,
无问亦无说。
中文译文:
山中居住,写下九十首杂诗。
道士谈论长生不老,
禅僧论述寂灭无为。
两者观点各有奇特之处,
生与灭又该如何辨别?
我们守着黄色的卷轴,
对于生命的本质认识仍然有限。
唯有始终坚持一条道路,
不问不言,默默修行。
诗意和赏析:
《山居杂诗九十首》是一组探讨生命哲学的诗词。诗人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了道人和禅子的观点,涉及到长生与寂灭、生与灭的辨别。道人追求长生不老,而禅子则追求寂灭无为。两种观点各自有其独特之处,也反映了当时哲学思潮的多样性。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和同道者守着黄色卷轴,意味着他们在修行中追求着某种真理或智慧。然而,诗人也承认自己对于生命的本质认识仍然有限,生理上的理解是有所欠缺的。
最后两句"惟当一以贯,无问亦无说"表达了诗人的修行态度。他认为修行者应该始终坚持一条道路,不去追问和言说,而是默默地实践修行。这种修行态度强调了超越言语和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强调了内心静默和直觉的力量。
整首诗词通过对话的形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哲学问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修行的思考。它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存在与虚无、修行与智慧的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冥想价值。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翠色晚将岚气合,月光时有夜猿吟。经行绿叶望成盖,宴坐黄花长满襟。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会待良工时一眄,应归法水作慈航。
泠泠野水赴横塘,坐久松风入发凉。月淡星疏天欲晓,未妨清啸倚胡床。
落落过眼谁知音,故山桧枝森碧林。白鸥盟坚不待亩,岂应辟影忘息阴。末路功名梦已断,生平丘壑情自深。素琴浊酒般礴地,颇领渊明千载心。
九真山上接楼台,日月浮生紫气堆。北海下生金芍药,南溟宫产玉攻瑰。三清门户三田奥,九转工夫九辙回。当此炼成无价宝,从教人笑我痴騃。
南北东西万万千,乾坤上下两无边。相逢相见呵呵笑,屈指抬头月半天。
风骚开国胙寒岩,劳绩批书课翠岚。梨子要肥千取百,菊苗每摘一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