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无一事,僮与鹤相随。
绕屋疎疎竹,编墙短短篱。
起来花换影,知己睡多时。
莫厌山居寂,山人只自宜。
柴望(一二一二~一二八○),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江山(今属浙江)人。理宗嘉熙间爲太学上舍生。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元旦日食,诏求直言,上《丙丁龟鑑》,忤时相意,诏下临安狱,临安尹赵与{?/?/心}疏救得免,放归。端宗景炎二年(一二七七)授迪功郎,史馆国史编校。宋亡,与弟随亨、元亨、元彪遯迹江湖,称柴氏四隠。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六十九。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等,已佚。后人辑爲《秋堂集》二卷,收入《柴氏四隠集》。事见《柴氏四隠集》附录里人苏幼安所撰墓志及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 柴望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隠集》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秋堂集》(简称秋堂集)。编爲一卷。
《山居》是宋代诗人柴望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山居生活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山居生活的喜爱和自得。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老来无一事,
僮与鹤相随。
绕屋疎疎竹,
编墙短短篱。
起来花换影,
知己睡多时。
莫厌山居寂,
山人只自宜。
诗词的意境描绘了柴望晚年过着宁静无事的生活,他与仆人和一只鹤为伴,一同漫步于山居之间。诗中描述了山居周围疏疏落落的竹子,以及墙上短短的篱笆编织而成的围墙。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个恬静宁和的山居环境。
在清晨起来时,花朵开放,阳光透过树影投射在地面上,这些景象都成为了他的欣赏对象。柴望认为,在山居的生活中,他与自然亲近,享受睡眠的时光,与知己相伴,这一切使他心满意足。
诗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柴望对于山居寂静生活的态度,他告诫人们不要厌倦山居的寂静,因为山人只需要自我满足就足够了。这里的"山人"指的是柴望自己,也可以理解为喜欢山居生活的人们。整首诗词弥漫着闲适宁静的氛围,展现了作者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然之美的心境。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它既是对山居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自然和人文的融洽共生的讴歌。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它所传达的宁静、舒适和自然之美,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于内心宁静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不知乃不愠,古人叹难能。我谓直易事,学道非干名。本无求知心,愠亦何从生。所以茅檐下,高枕曲吾肱。琴书坐中友,云山门外朋。肺腑欣有得,耳目谅无憎。顾同子扬子,白首太玄经。
妙年意气已横秋,不为身谋为国谋。斥去佞臣谈笑里,英名高压汉朱存。
城东老圃旧书生,紧闭柴门懒送迎。独袖篇诗与君别,相看白首不胜情。
君不见王绩非狂生,笔墨雪尽惟酒经。又不见志和非漫尉,江湖醉咏渔歌耳。文章得失两梦事,一醉从渠俱不理。人间自有行秘书,此翁聊为山泽儒。平生斟酌自饱满,宁复有欠宁有馀。可怜蹒跚挽不前,属车岂识从甘泉。不矜万卷腹空洞,渴梦只恐东溟乾。莫疑此翁拘器穷,此翁有用非哑
官居閴寂似僧居,坐卧行藏行自如。爽气逼人千亩竹,清风满室一床书。心游淡泊能调马,意绝贪求岂羡鱼。即此便同三径隐,未须投绂赋归欤。
澹澹沧海气,结成黄香才。幼龄思奋飞,弱冠游灵台。一鹗顾乔木,众禽不敢猜。一骥骋长衢,众兽不敢陪。遂得会风雨,感通如云雷。至矣小宗伯,确乎心不回。能令幽静人,声实喧九垓。却忆江南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