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漏晓日,修竹起寒风。
钟鼓催朝暮,千年如此同。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山寺》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寺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岁月更迭中寺庙的恒久存在和它独特的韵味。以下是《山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疏林漏晓日,
修竹起寒风。
钟鼓催朝暮,
千年如此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山寺的景象。"疏林漏晓日"表明山寺周围的树林稀疏,透过树林的缝隙可以看到朝阳的曙光,暗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修竹起寒风"描绘了竹林中被寒风吹动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这两句表达了山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增添了宁静和宜人的氛围。
"钟鼓催朝暮"这一句用钟声和鼓声催人起床和告别白天,暗示着寺庙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钟鼓声的回响穿越千年,强调了寺庙存在的时间跨度,使人们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稳定与恒久。
"千年如此同"这一句表达了山寺经历了千年的岁月沉淀,但其本质和风貌却没有改变。这种恒久不变的特质使山寺成为历史的见证和精神的寄托,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信仰的持续追求和坚守。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观和宗教符号的描绘,表达了寺庙作为一个宁静永恒之地的内在精神。它让人们感受到岁月更迭中的恒定和寺庙独特的存在价值,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信仰的思考和敬仰之情。
礼仪今太叔,史学昔公羊。四十人间世,千秋地下郎。空庭余败草,老树耿斜阳。俯仰成陈迹,经过只自伤。
去岁干戈险,今年蝗旱忧。关西归战马,海内卖耕牛。
汉庭来见一羊裘,默默俄归旧钓舟。迹似磻溪应有待,世无西伯可能留。崎岖冯衍才终废,索寞桓谭道不谋。勺水果非鱣鲔地,放身沧海亦何求。
三百八十言,出自伊祁氏。上以生神仙,次云立仁义。玄机一以发,五贼纷然起。结为日月精,融作天地髓。不测似阴阳,难名若神鬼。得之升高天,失之沈厚地。具茨云木老,大块烟霞委。自颛顼以降,贼为圣人轨。尧乃一庶人,得之贼帝挚。挚见其德尊,脱身授其位。舜唯一鳏民,冗冗
秋雨苏苏滴井梧,风吹妾梦到东吴。生来自恨青溪近,独处无郎似小姑。
竹近颇忻衣袂爽,苔深长恐履痕侵。夜灯四壁图书影,晓日一床花木阴。载酒只今谁好事,绝弦从昔为知音。区区外物成何用,慎勿缘渠愁此心。